台北大稻埕見證歷史
25/06/2020
22786
收藏
分享

莎莉

偽文女生,愛文字,愛一切美好的事,現為偽KOL、編輯及媒體撰稿員。目前經營旅遊品牌《偽文青。去旅行。散散步》以及自我成長品牌《莎莉斜槓人生提案》,致力分享人生旅途上的所見所聞。

大稻埕,要從咸豐年代說起!

台北大稻埕,鄰近淡水河碼頭,不少人將「大稻埕」這三字與「年貨大街」劃上等號,但其實大稻埕這個地方有著濃厚而豐富的人文歷史文化氣息,加上近年來政府大力推動,把這裡打造成文創商圈,讓這個漸漸被遺忘的地方,慢慢重現在大家的眼前。

提起大稻埕的名字由來,就真的要由「咸豐年前」說起!事關在咸豐年間(1850年代),大稻埕有大片曬稻穀的空地,所以就得名「大稻埕」。去到1860年代,隨著淡水開港,英國人來台灣找茶加工出口,這裡逐漸變成商貿地方。

日治初期(1890年代),大稻埕以南北雜貨、茶葉出口為主;及至日治中期,米業、布匹、中藥等也逐漸佔有一席之地。二次大戰以後、50年代,紡織業興起,永樂市場一帶成為全台最大的布料批發中心。中藥、南北貨、茶、布就成為了大稻埕的四大傳統產業。

但由於大稻埕過早發展,大稻埕在70、80年代漸漸被人遺忘。為了重新推廣這條大街,在90年代,當時市政府重新將大街包裝成「年貨大街」,每年春節前兩星期左右,馬路都被封起來,店家會直接把貨品放出來變成市集,才讓人慢慢記起這個曾經見證台灣最輝煌年代的舊城鎮。

重新打造南街四巷

大稻埕來到今天,當然不止是年貨大街。當地政府重新打造迪化商圈,以街道的特色命名街道——職人巷、布料街、歌謠巷、廟前街,連南京西路的一條咖啡街,加起來就是南街「4+1」巷。不少新晉本地文創品牌被老城區的文化氣息所吸引,進駐當地;同時經歷多年的老店依舊保存,例如廟宇、永樂商場等,新舊交織,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大稻埕。

大稻埕擁有華麗的巴洛克式建築、傳統的閩南平房、明亮的紅磚洋樓,不論是古蹟建築、傳統民俗、茶行、布行、中藥材行、在地美食等,到處都有舊城的歷史軌跡,完全令人無法相信自己就在台北之中,也讓人驚歎百年前的台灣原來是這個樣子。

其中位於迪化街的永樂市場,曾是全台最大的布料批發中心,有過百間布行及配料店,貨品以台灣及日本布為主,價錢非常相宜,而且款色眾多,不少布藝手作人極愛來到這裡尋寶。另一個地標則要數在布料街入口的三層樓高古老建築屈臣氏大藥局,同樣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建於1917年,不過曾經經歷大火,所以內部都已經重新裝修過,但外面的牆身仍然是屹立不倒,現為法定古蹟。香港人應該很熟悉屈臣氏,當時英國人是第一批來開發大稻埕,所以帶來大量自己的藥物,所以這也是台灣第一間的西藥店!

慢慢逛,把新舊小店建築都走完一趟,來到大稻埕碼頭剛巧日落時分,看著日落的餘暉,想起這些經歷百年時光仍留下來的人與物,就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下次來到,不妨調整腳步,發掘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大稻埕地圖吧。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其他專欄資訊

相關資訊推薦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