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須公交扶持

控車雖好
17/12/2015
25740
收藏
分享
控車雖好

密度冠全球,截至今年的10月已有247,250輛機動車,當中電單車與私家車幾乎各佔一半,以電單車稍多,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五,早已超出控制年增長率百分之四的目標,每月更新增約1,200輛新車,即使扣除每月約300輛廢車,淨增長亦有900輛新車,全年便新增過萬輛。但本澳約只有四百多公里道路,每年亦難以開拓到四公里的道路,根本容不下車輛的增長。除了令路面壓力百上加斤,加上本澳道路狹窄令街道空氣的流動性差,污染物積聚,令尾氣排放的空氣污染問題 愈發嚴重。

觀乎發達國家及城市,同樣要面對交通擠塞的問題,歸納的解決方案離不開兩大方向:控車及發展公交鐵路網。後者對於本澳仍有一段時間才能有所發展,但對於控車卻是刻不容緩。新加坡目前人口400多萬,每1,000人擁有車輛量維持於120 輛的水平,私家車擁有率和使用率都比較低,原因是該國對於汽車使用和擁有的雙重限制政策,並重點提高公共交通在整個交通系統中所佔的比例。

新加坡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為主,特別是地鐵、輕軌等便捷運輸,承擔大部分客流,市民出行有了選擇,當局要控制私車的增長相對地是容易推行。鄰埠香港同樣對車稅、道路收費及燃油費等落手,以達控車之效,但亦有健全的鐵路及巴士網絡支持市民以公交代替私家車。有不少聲音直指本澳車輛密度高的原因,便是來自公交系統的不足,「巴士上唔到,的士截唔到,惟有自己揸車返工,唔係可以點?」現階段推出控車「辣招」,只是向「沒有選擇」的普羅大眾開刀,有錢人可以無視車稅,但貧困戶出行便無路可走。

經濟控車只是「源頭減車」,短期內(至少在輕軌正式投入服務之前)並未能真正解決市民所需。但增加車稅與用車成本仍是最有效的減低路面壓力的不二之法,而且與發展及優化公交系統是沒有抵觸,可以並行。優化巴士路線、推行公交專道,處理廢車及對違泊的大力執法,配合一系列控車辣招,才能為本澳的交通困局尋找出路。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