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核武的考量
11/05/2020
9361
收藏
分享
關於核武的考量
關於核武的考量

內地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8日在微博上表示,中國必須在短時間內將核彈頭數量增加到千枚以上,包括至少有100枚東風41型戰略導彈作為載具,才能應對美國愈來愈明顯的敵意。胡錫進的說法在海內外引起很多議論。

鄧小平在1970年代曾說過,「如果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影響力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這些東西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誌」。一直以來,不只是中國,是否擁有核武器是一個國家「威望與嚇阻力」的體現。冷戰時期,中國掌握了原子彈、洲際導彈與核潛艇三位一體的核子武力,成為國際社會中不可忽視和替代的力量。

胡錫進認為中國應該增加核彈頭數量,是基於對中美可能發生嚴重衝突的預期。種種跡象顯示,美國已經改變對中國的看法,將中國視為較俄羅斯更具威脅的挑戰。不論是知識產權、貿易逆差、甚至病毒的起源,美國已經愈來愈習慣將各種問題與中國的崛起相關聯,兩國關係也在忽明忽暗之中漸漸不可調和。

根據去年6月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公布的報告,中國的核彈頭數量約為290枚,全球排名第四。而美國與俄羅斯則分別持有6,450枚及6,850枚核彈頭,其中美國已經部署的核彈數量是全球最多,達到1,750枚,俄羅斯則為1,600枚。這已是兩大核武強權實行核裁軍的結果。

鷹派人士認為,中國的核武規模在過去能夠產生足夠的威懾,但隨著中國實力與地位的提升,相應的威懾力也要提升。朝鮮或許只要十到20枚核彈就足以迫使美國總統出面談判,但那是因為美國願意為壓制朝鮮承擔的風險本就比較少。如果美國將中國認定為頭號戰略對手,那麼美國就願意舉全國之力壓制中國。這時候需要考慮的就是在核打擊之後,誰還能有餘力發動最後一擊。

當然,核武不應該被使用,也不應該被製造,早已是國際共識,國際社會積極推動核裁軍多年,公開討論增加核彈頭數量自然是「政治不正確」。但是核武器不只是戰爭的工具,也是中美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中國成功研發核武器之初,就已對世界承諾「在任何情況下絕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以及「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但是不首先使用不代表會坐以待斃,胡錫進主張增加核彈數量,也意在提醒西方國家中國並非軟柿子,現在的中國有能力也有餘裕提升核武能力;另一方面,或許也是對中美關係的未來感到悲觀,當兩國的競爭真正浮出水面,又如何能回到互相幫助的過去?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