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兩月內三墮樓成關注

意見指應將生命教育列入高中課程
25/02/2021
82900
收藏
分享

女學生的父親在樓下花圃發現死者,即報警求助,隨後消防員到場將死者送往醫院搶救,最終傷重不治。(資料圖片)

心理治療師劉振峰表示,年青人做出自殘自殺行為很多時是一時衝動,不是深思熟慮為之。(古金元攝)

短短兩個月發生三宗學生墮樓個案,令社會關注青年人心理健康問題。

今年1月29日,一名14歲女中學生上午疑在長崎街某大廈墮樓身亡,警方在死者家中發現遺書。

去年12月11日,一名16歲男中學生疑在黑沙環中街一大廈從高處墮下死亡。死者父親表示,死者性格內向,事發前曾與家人口角。

去年12月3日,一名15歲女學生在筷子基快意樓一單位墮樓死亡,死者母親稱曾因學業問題與就讀初中三年級女兒爭論。

學生壓力普遍在學習上

街總早前進行一項「澳門居民精神健康現況」調查,以問卷方式對13歲或以上居民進行調查,收回1,000份問卷,受訪者中學生佔約65%,其次為就業人士約有25%。調查發現,受訪學生壓力普遍較大,且壓力集中在學習上,精神健康自評較差,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焦慮評分較高。逾26%受訪學生表示過去三個月一般、較多,或經常「想結束自己生命」。至於整體受訪者壓力來源方面,最多是「工作或學業」,其餘依次是「經濟」、「人際關係」、「家庭關係」和「新冠疫情」。從社會事件乃至具體數字可以得知,以上問題非孤例,需要社會主動正視。

心理求助年紀最小11歲

婦聯心理治療中心心理治療師劉振峰接受本報訪問表示,該中心去年(2020年)1月至8月接受的心理求助個案約有400人,當中20%共98人有自殺或自殘念頭,其中28人為未成年學生,涉及自殘學生最小為六歲,涉及自殺學生最小為11歲。

劉振峰稱,新個案中最常見求助為情緒困擾,佔整體約80%;同時有60%個案涉及人與人關係的困擾。另外,去年有超過100個個案必須轉介仁伯爵綜合醫院精神科跟進,反觀2019年只有十多宗轉介,可見本澳大眾心理問題的確不容忽視。對於近期自殺個案是否有明顯上升趨勢,劉振峰稱,按其親身感受表示認同,但由於去年採用最新統計方法,未能正式與往昔統計數字比較。

青年人多衝動為之

就最近多宗青年學生墮樓喪生事件,劉振峰指目前案件尚在調查當中,難以具體說明問題出在哪裏,但按他過往接觸的個案總結來說,年輕人做出自殘自殺行為,很多時是一時衝動,不是深思熟慮為之,故劉振峰認為家長、教師等應多留意年輕人舉動,在日常應對中能探到一二,例如當他們說「有諗過死」時,絕大部分人都是認真在想,故家長教師必須正視,與子女學生直接傾談,不是開玩笑的對話,而是認真了解他們遇到甚麼困難。按他接觸不少有過自殺念頭的人,都因為與人傾訴過後得到紓緩。

父母過大期望成壓力

他亦引用過往看到的一些個案,指出不少家長以為子女不喜歡自己,對話中每見疏離,開口幾句便對罵,主要訓斥內容皆以學業成績不佳為主,然而在他單獨接觸年輕人時,很多時候他們都有表達需要父母關懷。

劉振峰稱,當然不是反對父母對子女成績有要求,但他認為父母應更仔細區分仔女的狀態,如果子女未盡力的話,適時鼓勵是合理推動力;然而,當子女盡了力,結果依舊不如所望,父母這時卻灌輸更高期許,或多加三兩句責罵,子女便有機會萌生負面情緒,無形壓力便由此生。

黃潔貞:心理健康教育明顯不足

黃潔貞對青年墮樓事件表示關注,她稱,站在宏觀政策推動層面,目前政府有撥資源向學生們推廣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透過社工舉辦講座等,但目前見到悲劇依舊陸續發生,在現實環境已反映心理健康教育存在改善空間,她認為政府應當機立斷增撥資源,為更多個案提供協助。

心理輔導人員不足情況明顯

她舉例指,目前駐校及心理輔導人員跟進個案中,是1比300個個案的比例,人員不足情況明顯。如涉及自殺自殘問題的話,更多是一些隱性個案,需要個別進行心理輔導,人員便更見稀缺。

其次,她指如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員、心理治療師的職程要做好,其中本澳心理治療師人數明顯不足,心理輔導員的培訓、注冊制度亦沒有做好,種種心理人員問題或間接令自殺自殘問題得到滋長。

生命教育列入專科課程

長遠而言,黃潔貞認為政府教育部門應在主修科等學理科目以外,將生命教育列入專科教育課程內容,讓學生早一步對生命作出反思,以免在面對困難及情緒困擾時,貿然作出生死攸關的決定。

自殺一個案例都嫌多,需要社會各界攜手合作,共同守護寶貴生命。在現時社會經濟環境,父母爲生活奔馳,與子女日常相處時間不多,無論如何,青少年學生需要加強照顧,家長及學校人員應主動聆聽及關懷青少年精神健康,多聯繫、多溝通、多關懷,若發現青少年受情緒困擾,應盡早尋求專業協助,聆聽他們心聲,了解他們問題和需要,給予開導和建議,避免悲劇重複發生。

自殺防治分三方面 應特別針對年輕人

站在前線的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心理輔導員古慶祥指出,近年自殺個案的確有上升趨勢,部分年青人會通過電話、網絡等不同渠道向他接觸,表示自己有自殺念頭。按他第一線認知,自殺防治可分為三方面,分別為「全面性、指標性、追縱性」,政府需要在這三方面加強投入工作,令自殺防治有效推行。

全面性方面,他認為政府應特別以年青人為目標群眾,發布自殺防治的健康常識,有自殺傾向的人士如適時接收到相關訊息,往往能即時察覺自己的心理問題,從而主動尋找相關協助。

其次為指標性,他指出自殺群體往往多出現於特定人群,獨居老人為一大類,年青人礙於心智未成熟,亦為另一大類,特定群體往往有着沒有人傾訴心中話的特徵,如果沒有相關知識人士開導,便有機會釀成悲劇,需要相關人士主動跟進。

心理諮詢很常見毋用怕

不少推測指新冠疫情負面情緒令自殺數字上升,古慶祥指或有關連,但仍欠理論基礎,故第三的追縱性,古慶祥認為政府或大型機構應多做一些自殺防治研究,了解每季自殺數字背後的邏輯結構及成因,並建議政府與本澳學術單位合作,整合數據從而制定長遠的心理健康政策。

作為社工,古慶祥表示任何人出現「不開心」便應注意,多與身邊人傾訴,若認為嚴重便須向專業人士求助,因為自殺念頭最初往往由「不開心」而起,他強調心理諮詢很常見,不用特別覺得事態嚴重。

政府呼籲有需要人士盡早求助

衛生局指出,自殺的成因錯綜複雜,往往涉及多個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自殺是可以預防的。為協助減少自殺的發生,市民可在日常生活中對身邊的人多聯繫、多溝通、多關懷,並鼓勵受情緒困擾的人積極尋求專業協助。

衛生局在轄下的塔石、筷子基、黑沙環、海洋花園、湖畔嘉模、青洲及下環衛生中心開設心理保健門診,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專業協助。衛生局亦透過財政資助及技術支援方式,支持本地非牟利團體(包括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婦女聯合總會等)設置社區心理輔導機構。上述所提及的心理諮詢服務費用全免,歡迎有需要的市民多加利用。

教育塈青年發展局呼籲,倘有師生及家長受到情緒困擾,可與駐校輔導機構人員或教青局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聯絡,電話:2840 1010。

社會工作局呼籲居民關心自己、家人及親友的情緒。如有需要,可致電澳門明愛生命熱線2852 2522,又或社會工作局電話輔導熱線2826 1126,尋求傾訴與所需協助。(編輯:梁雄業)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