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消費爭議值得關注
16/03/2021
35330
收藏
分享
直播帶貨消費爭議值得關注
直播帶貨消費爭議值得關注

作為一種新興的零售銷售模式,直播帶貨發展勢如破竹、除了明星或知名KOL,甚至連素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在電商或社交平台直播介紹產品,在疫情下令消費者足不出戶仍能享受購物的樂趣。

直播帶貨於2016年興起,短短數年時間已快速發展成為經濟貢獻巨大的產業。根據國內最新資料顯示,中國電商直播用戶規模為3.88億,在電商直播中曾購買商品的用戶已經佔到整體電商直播用戶的66.2%。數據反映,直播帶貨由於疫情推動發展,並已成為零售業創新形態。

直播帶貨帶來的商機有多厲害?就以格力電器去年與各澳門酒店聯手舉辦的直播帶貨活動為例,當晚活動在微信直播,並在抖音、網易、天貓、Facebook、YouTube等十多個平台同步轉播,累計觀看人數在四小時內就超過75萬人次,銷售額高達9.09億元人民幣,其中尤以食品類銷量最多。

特區政府早前表示,將積極嘗試透過直播帶貨這種方式,對外推廣澳門的綜合優勢。在國內與澳門往來未完全恢復正常的情況下,訪澳旅客數字究竟何時才能回復至疫情以前水平實在難以預測。

突破地理及時間限制的電商模式是目前本澳企業提升競爭力,轉型求生的出路。即使他日疫戰結束,網上購物平台絕對會成為企業之間兵家必爭之地,可預料屆時將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宣傳手法、促銷技倆,甚至造假情況。

根據內地一份有關去年雙11期間的電商消費維權報告指出,在27天的監測期內,共收到超過萬宗投訴,其中以直播帶貨為主。當中包括產品品質與直播內容不符、售後服務參差等;內地就曾發生公眾人物直播帶貨訂單造假、流量造假的新聞。

為整治亂象,國家廣電總局去年11月就發布《關於加強網路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市場監管總局亦發布《關於加強網路直播行銷活動監管的指導意見》,規範網路直播和電商直播。

直播電商快速成長,有助澳門發展產業多元,但如缺乏適當監管措施,或會令直播產業走向不健康的方向,不但令消費者蒙受金錢損失,更會阻礙產業多元發展。因此,特區有關部門應及早研究監管電商發展,規管電商銷售的一些營銷手法,以及將電商零售納入消委會保障範疇內,並呼籲消費者在參與直播活動時,提高防範意識。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