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忌士街石仔路工程引爭議

學者認為當局要做好選擇
03/09/2021
34671
收藏
分享
學者認為當局要做好選擇
學者認為當局要做好選擇
學者認為當局要做好選擇
學者認為當局要做好選擇
學者認為當局要做好選擇

前交通諮詢委員會副主席黃承發認為,在藝術區域作道路整治須各部門協調 (《力報》攝影組攝)

城市規劃師林翊捷表示,政府應設置有關城市設計的指引。 (資料圖片)

市政署近日在婆仔屋附近的馬忌士街行人道展開道路改善工程,將原本葡式格仔石路,轉用鋼筋水泥。事件引起社會討論,有網民贊同工程,認為石仔路會令電單車車軚打滑;但亦有網民反對, 認為會破壞文物觀景。有學者表示,當局應平衡藝術與交通安全之間的選擇;而有城規師認為,當局應設關於「城市設計」的指引。 【本報記者陳嘉俊】

中區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前(1)日舉行平常會議, 當中討論到馬忌士街行人道改善工程。中區社諮會副召集人李仲言、委員曾家樺及區穎晞作會後總結時指出,馬忌士街行人道改善工程,主要因為該路段過去在雨天時石仔路會變得比較濕滑,導致駕駛電單車車軚打滑,造成事故,而該路段所在位置鄰近學 校,因此參考《文遺法》和歷史城區保護計劃及徵詢文化局後,市政署提出道路優化方案,在保留城市肌理特徵情況下,將該路段行程路面轉用鋼筋混凝土材料,而左右兩旁行人路將改用麻石路緣石作分隔,行人路面會重鋪防滑性強的紅色透水磚,且保留馬忌士街、瘋堂斜巷及瘋堂中斜巷路口地槽飾面圖案。此外,市政署亦將在快艇頭里、永福圍等文物緩衝區展開優化工程。

應設「城市設計」指引

城規師林翊捷表示,很多時候大家都會將重點放在建築物上,沒有放在馬路上,而馬忌士街石仔路的工程,從實用性去看,石仔路是危險,不過從景觀上 現時的設施確實欠奉,這個問題的出現,正正反映澳門欠缺城市設計指引去協調街道特色,甚至是道路、 街燈及建築立面。他表示,其實政府應建立一個公開的聯合作業指引,參與的部門包括交通局、市政署、 文化局及旅遊局,因為不同街道主導的部門不同,而該作業指引不只有部門要指導,要公眾指導。

林翊捷認為,現時「做完先知」該道路建設後的成果與市民期望落差很大,往往這樣就出現爭議,所以在特色街道或有一點歷史的地方,應該以街道做單位,做城市設計指引,指引由跨部門合作,以及公眾參與權,進行細一步討論城市設計,做細一步的優化。他亦認為,「總規」及「城規」之下,應該要有一 個城市設計。

交通及藝術之間要思考清楚

針對馬忌士街行人道工程,前交通諮詢委員會副 主席黃承發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從交通路面來看事 情,石屎路的確比較「 食地 」,對電單車行駛相對安 全,但問題該區是世遺旅遊景點,原本石仔路配合旅 遊景點,營造的旅遊氣氛效果的確很好,認為當局可 否做到兩全其美,可否在石仔路做表面處理,令其摩 擦力提升,或可在附近開通第二條路,讓怕打滑的司 機有多一個選擇。

黃承發強調,當局從交通安全出發點無錯,但可以做更多平衡各方的事情,各部門應做更多協調。 他指出,在藝術區域作出道路整治,當局要在藝術與道路整治之間思考清楚,在設計上考慮更多其他的材料,盡量做到保留藝術又增加行車安全的效果。

馬忌士街行人道本來全是葡式石仔街,但現時已變成水泥地。 (陳宇東攝)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