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基石投資熱潮升溫 

地方國資與外資齊搶灘布局中國資產
06/07/2025
6553
收藏
分享
地方國資與外資齊搶灘布局中國資產

2025年以來,港股IPO市場持續升溫,超過40家公司成功上市,總融資規模已突破1,000億港元,創下近年新高。在新股市場活躍、恒生指數與科技指數走強的背景下,基石投資者的參與熱情顯著提升,不僅數量大增,質量亦明顯提升,長線資金正大舉回流香港市場,分享中國資產的成長紅利。

證券時報報道,Wind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共有43家企業登陸港股市場,吸引189家基石投資者參與,平均每家公司有4.39家基石投資者;而2024年同期僅有30家公司上市,合計僅41家基石投資者,平均僅為1.37家,顯示今年參與熱度大幅提升。部分新股更出現逾20家基石投資者爭相入股的盛況。

港股引入基石投資者早已成為慣例,這些機構在上市前承諾認購大量股份並設有6至12個月的鎖定期,被視為對企業基本面與成長潛力的背書,也為新股帶來更高的市場信心。例如映恩生物-B上市首日飆升116.7%,背後有多達15家基石投資者,包括BioNTech、禮來亞洲基金、富國基金、蘇州蘇創等國際藥企與內地機構。

其中,地方國資在本輪基石投資浪潮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佛山市國資委旗下的佛山發展有限公司入股海天味業、常熟市東南投資控股與蘇州高端裝備母基金投資正力新能,展現地方政府對企業支持的延伸。業內人士指出,地方國資與本地企業有密切接觸,審核流程較快,亦有助企業取得政策與資源支持,尤其對於硬科技與尚處發展期的企業而言,國資背景的投資有助提升發行成功率與市場認可度。

榆煤基金總經理秦笙指出,地方政府平台參與IPO基石投資日益頻繁,其投資重點不僅是財務回報,更關注對地區產業規劃的推動與國資股東戰略目標的實現。鑑於國資基金在一级市場退出週期長,其轉向戰略配售與IPO配售等流動性更高的投資渠道,成為當前策略轉型的體現。

與此同時,知名外資與產業資本參與港股基石投資的頻率也大幅上升。以藥捷安康-B為例,其基石投資者涵蓋合作夥伴康方生物與主要供應商合肥科穎醫藥;「滬上阿姨」的爆爆珠供應商華寶股份亦入股,展現產業鏈整合趨勢。產業資本入股可助加強戰略協同、資源互補,促進業務發展。

在外資方面,多數集中參與大型IPO,如寧德時代的基石投資者包括韓國未來證券、科威特投資局、以及來自美國、加拿大與歐洲的多家機構。恒瑞醫藥亦獲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瑞銀資管及Oaktree等參與。業內人士指出,外資對科技、醫藥與新消費企業興趣濃厚,傾向重注優質新股,反映其對中國資產的信心正在恢復。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近日在2025陸家嘴論壇表示,港股IPO市場活躍,甚至出現H股溢價,顯示環球投資者對中概股的態度出現明顯轉變。從過去的避之不及轉為爭相認購,國際資金正重新配置中國資產。他強調,當前外資在中國股債市場的配置比例仍低,未來增長空間可觀,尤其在美元資產安全性備受質疑之際,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日益提升。

綜合分析人士觀點,在中國經濟回暖、市場政策穩定、資本市場改革推進的背景下,預計將有更多來自歐美、中東及東南亞等地的長線資金透過港股IPO基石投資進入中國資產市場,推動港股國際化與估值修復進程。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