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倡建「氣膜體育場館」增休憩場地

工程界認同做法 可充分利用閒置土地
27/09/2021
25069
收藏
分享
工程界認同做法 可充分利用閒置土地
工程界認同做法 可充分利用閒置土地
工程界認同做法 可充分利用閒置土地
工程界認同做法 可充分利用閒置土地
工程界認同做法 可充分利用閒置土地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早前發布「澳門體育設施調查報告」,其中提到五成四青年認為應增加運動場地數量。(資料圖片)

時事評論員方念湘認為「氣膜體育場館」的想法可取。(資料圖片)

李仲言表示,「氣膜體育場館」的建造時間及建築成本均遠低於傳統建築。(資料圖片)

觀音像海濱休憩區等公共休閒設施近年廣受市民好評。(資料圖片)

中國在2003年引入「氣膜體育場館」概念,並在近年被廣泛應用。(新華網圖片)

澳門中華新青年協會早前發布「澳門體育設施調查報告」,其中提到五成四青年認為應增加運動場地數量,並優化本澳運動場地政策。新青協建議參考外國和內地做法,引進「氣膜體育場館」作為臨時性體育場地供大眾使用。

工程界認同氣膜建築做法

中區社諮會副召集人兼化學工程師李仲言認同「氣膜體育場館」的做法,他指出本澳多年來均有聲音認為休憩地區不足,早前觀音像海濱休憩區一開幕便人山人海,需要進行人流管制,可見市民對於休憩地區的渴求。近年政府收回多塊閒置土地,不少仍在丟空狀態,他認為在完成長遠規劃之前,將閒置土地暫時轉為休憩用地是可行做法,其中意見提到的「氣膜體育場館」便十分適合在閒置土地上使用。

按李仲言所知,「氣膜體育場館」的建造時間及建築成本均遠低於傳統建築,「氣膜體育場館」可以在A場地拆卸,在B場地重新利用,適合在不同的閒置土地輪流利用,最大程度減省物料的損耗。特別適合可用土地相對分散、大小不均的澳門。由於閒置土地將來使用未明,當下使用氣膜建築便更為妥當。

然而按李仲言對本澳工程的了解,如果要在澳門引入「氣膜體育場館」的建築技術,需要進行法規的更新,他認為具體可參考國外法規,再融入本澳法規,才能夠真正「落地」;他亦提到近期對於閒置土地的使用雖有不少討論,然而政府的態度未明,是否會用作休憩區,甚或有其他更迫切的使用方法也說不定,需要向政府進一步了解。

閒置土地使用未明或難以推行

澳門體育記者協會理事長方念湘亦認為「氣膜體育場館」的想法可取,指出澳門多年來大眾康樂體育設施不足,使用氣膜建築有建造時間短、安裝便捷、易於拆卸和搬運的建築優勢,市民便可早日使用相關設施。他又指其實政府過去都有類似的短期建築想法,只是沒有使用氣膜建築這樣的「高科技」,如成功引入相關技術相信政府亦樂意採納。

意見提到「氣膜體育場館」可建在閒置土地上,方便興建及拆卸,方念湘認為意見可行,但閒置土地目前仍在規劃之中,一切尚未定案,「氣膜體育場館」歸體育局還是市政署管理仍未可知,政府對於閒置土地的取態亦不清晰,要推行「氣膜體育場館」尚有一段行政程序的路要走。

「氣膜建築」國內外早有先例

據新青協資料顯示,「氣膜建築」(Air-Supported Structure)概念最早在1917年由英國工程師蘭捷斯特(F.W. Lanchester)提出,意思是以壓縮的空氣支撐整個建築物,取代傳統以鋼材作為主要支撐的建築方式。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氣膜建築」開始在美國流行,主要用於建造體育場館,被稱為「氣膜體育場館」(Air-Supported Structure Multi-Sport Dome)。由於其建造材料、結構支撐均與傳統建築造法不同,因而在建造時間、建築成本均較傳統建築方式低。一個2,000平方米的氣膜體育場館僅需30–60日建造,遠快於需時半年的傳統建造時間;以同樣大小的場館為例,氣膜體育場館的建築成本僅為傳統建築方式的20-30%。

踏入21世紀,「氣膜體育場館」建造技術更為成熟,不但集合上述優點,更可以抵禦極端天氣,加上有良好通風、透光效果,因而在北美廣泛流行。在北美,「氣膜體育場館」主要用於足球、美式足球的練習場館、現時亦有用在網球、棒球、籃球、建身室等不同品類體育項目。

中國在2003年引入「氣膜體育場館」概念,並在近年被廣泛應用,由於技術成熟、成本大減,近年在中國快速發展,並迅速傳統體育場館,成為現時內地主流運動場地。中國內地首個「氣膜體育場館」為北京朝陽公園的氣膜網球館,現時已被國家大力推動發展。 (編輯:梁雄業)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