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雖讓烏克蘭人民承受沉重代價,卻成為歐洲軍武產業的轉捩點。多年來,歐洲各國在國防投資上意興闌珊,本土軍武廠多靠出口與零星訂單維持生計。然而,隨著戰爭改變地緣政治格局,歐洲各國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並強調需培育自主軍武能力,讓軍工新創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
德國AI無人機新創公司Helsing便是最大受益者。公司成立於四年前時,資金募集極為困難,如今卻備受投資者追捧。今年6月最新一輪融資後,Helsing估值倍增至120億美元,成功躋身歐洲軍武「獨角獸」。該公司專注開發AI無人機群控技術,不僅可用於偵查與通訊,亦能搭載穿甲成形裝藥,用於精準攻擊,這種靈活且高效的無人化戰術已在烏克蘭戰場得到驗證。
根據資料,2025年歐洲防務開支最高的19個國家(包括土耳其)預計在國防採購上投入1,801億美元,首次超過美國的1,756億美元,被視為歐洲版的「曼哈頓計畫」。其中,德國態度的轉變尤為顯著。長期受二戰歷史陰影影響,德國一向對國防投資保持克制,加之經濟政策偏好穩健漸進,軍武新創鮮少獲得重視。然而,美國近年對歐洲安全承諾趨於保守,讓德國意識到必須迅速強化防衛能力。
大舉開發概念性武器
德國計劃到2029年將國防預算擴增三倍,達每年1,620億歐元,重點投向AI技術與創新武器研發。Helsing正是該戰略合作夥伴之一。德國政府目標涵蓋自動化戰車、無人潛艇,甚至「間諜蟑螂」等概念型武器。Swarm Biotactics公司開發的生化間諜蟑螂,背負微型攝影機、感測器與通訊模組,能透過微電刺激控制其行動,既可在戰時滲透敵方設施傳回即時情報,也能在和平時期執行搜救與探勘任務。這些生化蟑螂可單獨或成群出動,雖顛覆傳統想像,但能顯著減少士兵傷亡。
與傳統軍工巨頭如萊茵鋼鐵(Rheinmetall)及亨索爾特(Hensoldt)相比,新創公司更能突破常規。德國政府近期修法允許預付款項支持新創承接國防標案,解決資金週轉困難的問題,避免企業因行政延宕而中途「斷炊」。ARX Robotics等新創指出,如今德國政府已將資金問題排除,這不僅是政策的轉折,更是德國軍工產業的復興起點。
國防創新獲資金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自2015年已大舉支持國防新創,催生出Shield AI、Anduril及情報軟體商Palantir等明星企業;歐洲在這方面則幾乎缺席,如今則全力追趕。除Helsing外,德國量子系統(Quantum Systems)與葡萄牙的Tekever同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無人機獨角獸,顯示歐洲市場的投資熱度。
專家認為,過去許多軍事科技如GPS最終成為民用核心技術,帶動龐大經濟效益。德國此番加碼國防,不僅為安全所需,亦寄望透過軍事投資孵化新一波技術浪潮,重振陷入轉型困境的經濟。近年,德國汽車業向電動化轉型不順,且過度依賴中國市場,使經濟增長停滯。軍武科技或許能成為新的出口與產業競爭力。
不過,若將「生化蟑螂」等異質概念作為新產業門面,未必能獲得社會普遍認同。然而,德國政府與投資界的共識是:在這場技術與安全的競賽中,唯有勇於突破傳統思維,才能在未來的軍事與產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