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 預期壽命納指標

社保給付恆常調整機制 擬明年上路
14/12/2021
28230
收藏
分享
社保給付恆常調整機制 擬明年上路
社保給付恆常調整機制 擬明年上路
社保給付恆常調整機制 擬明年上路
社保給付恆常調整機制 擬明年上路
社保給付恆常調整機制 擬明年上路
社保給付恆常調整機制 擬明年上路
社保給付恆常調整機制 擬明年上路

社保給付恆常調整機制方案。(社保基金提供圖片)

社保基金行政管委會副主席袁凱清

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黃國勝表示,資方亦贊同「調升唔調跌」。 (見習記者鄧穎莊攝)

工聯理事長梁偉峰認同有關機制,認為是科學施政的表現。 (見習記者郭善如攝)

社會保障基金昨(13)日在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全體會議上介紹社保給付恆常調整機制,未來將按照通脹、社保基金收入變化、人均預期壽命、 最低維生指數等指標綜合評估養老金等給付的調整空間,確保基本養老保障水平及社保制度可持續發展,有關機制獲得會上勞資雙方一致共識,當局擬明年起推行。

社保基金行政管委會副主席袁凱清介紹,有關機制暫時只會在需要上調時啟動,暫未有下調機制。【 見習記者郭善如、鄧穎莊報道 】

社會保障基金早前委託澳門大學開展社保制度給付恆常調整機制專題研究,探討對各項給付,尤其是養老金金額,設置指數化調整機制的可行性,並在研究結論的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方案,即每年通過綜合考慮通脹率,以及過去五年社保基金的整體平均收入變化及人均預期壽命變化,來評估各項給付調整的必要性及其合理幅度。

通脹率超3%為啟動標準

袁凱清昨日在社協全體會議上介紹,具體而言,倘若自上一次調整後所累積的通脹率達到3%或以上,社保基金便會啟動對給付金額作出調整的考量,經衡量社保基金過去五年的整體平均收入情況及人均預期壽命變化,計算出給付金額的可調整幅度;倘若自上一次調整後所累積的通脹率少於3%,理論上各項給付金額維持不變。不過,在上述兩種情況下,特區政府最終亦會檢視 基本養老保障水平,必要時會通過宏觀政策進行調整,確保養老金加敬老金不低於最低維生指數的施政方針得以落實。

每年9月檢視指標 每五年檢討機制

未來社保基金將於每年9月對各項指標參數進行檢視,倘按機制計算出有條件對給付金額作出調整時,會按相關法律規定向社會協調常設委員會聽取意見,以決定翌年1月社保給付是否調整;同時,會每五年對相關調整機制進行全面的檢討並持續完善優化。

袁凱清表示,機制暫時只會在預測需要向上調升時才啟動,未有下調機制。截至今年10月,社保基金整體資產為966億元,財政狀況穩健。

資方贊同「調升唔調跌」

對於社保給付的恆常調整方案,中華總商會副理事長黃國勝表示,有關機制是委託相關的學術機構做出詳細調研方案,亦做過壓力測試,資方亦贊同「調升唔調跌」,相信他們也做過相當詳細的調查,可以很放心地去使用這個機制,令到現時的給付方式持續運作。他又談到目前的營商環境,認為當前正處於一個「極待提振」的局面,希望在不久將來,在政府的多方面措施下, 如聖誕節、新年舉辦大型旅遊、會展等等,刺激一下經濟做得更好,能夠看到市況的活躍。

勞方:有助社保制度持續發展

勞方代表、工聯理事長梁偉峰亦對政府完善社保給付機制表示認同,認為有關方案是科學施政的體現,有助社會保障制度持續健康發展。他亦期望政府能加快資料收集及分析的處理,縮短給付調整時間。

另外,昨日會上亦就工傷意外及職業病的損害賠償限額做出討論。梁偉峰表示,從最新的工傷統計分析報告中的工傷意外數字可見,從2017年開始明顯逐年下降。他認為,多年來文娛博彩及其他服務業、酒店及飲食業和建築業仍是工傷意外「重災區」,建議政府盡快開展研究因應行業特性調整損害賠償金額,以及因工傷或職業導致中長期無能力及死亡賠償限額的制度建設。

社會保障各項給付將採用恆常調整機制,每年9月檢視各項指標,對給付做出調整。(資料圖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