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面清零」非完全無確診個案

羅奕龍:首要阻斷社區傳播風險
24/06/2022
66626
收藏
分享
羅奕龍:首要阻斷社區傳播風險
羅奕龍:首要阻斷社區傳播風險

本澳目前仍在疫情初期階段,疫情爆發一定是社會面較多,難以實現「社會面清零」。 (資料圖片)

衛生局局長羅奕龍強調,現時首要工作是儘快管控風險人群,減少社區爆發的風險。 (陳宇東攝)

因應本澳疫情持續升溫,特區政府近期推行一系列防疫措施,昨日更宣布關閉除賭場以外的所有公共娛樂場所,同時全面禁止堂食。由於行政長官賀一誠及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均提及,當本澳達到「社會面清零」後,會逐漸解封及恢復活動。有市民關注當局如何定義「社會面清零」。衛生局局長羅奕龍昨日對此作出解釋。

羅奕龍表示,「社會面清零」即在一段時間內,管控區(即醫學觀察地點或紅碼區內)以外的社會活動範圍內未發現新感染個案,則可達到「社會面清零」。

疫情初期難「社會面清零」

羅奕龍又指,本澳目前仍在疫情初期階段,疫情的爆發一定是社會面較多,被管控人愈多,出現後續確診就不是社會面個案。他續稱,當疫情出現,要判斷個案確診時到底是在社會活動或是被管控中。若在管控區或隔離酒店發現就不屬社會面,對社區傳播風險極低。但在全民核檢及自我抗源測試發現,則可懷疑周圍人已受感染,屬於社會面感染。

他強調,當社會面沒有新發個案就是代表「社會面清零」,但不代表沒有確診個案,例如輸入性病例在隔離酒店發病,或有管控區居民發病。故最重要的是儘快管控風險人群,減少社區爆發的風險

儘管本澳對「社會面清零」政策可能比較陌生,但其實內地早已實施多時。例如珠海市及中山,當隔離酒店及劃定的封控區以外的社會區域,沒有新增確診及無症狀感染個案的情況持續超過兩星期,則一般認為已實現長期「社會面清零」,此時隔離酒店及除封控區以外的社會區域,就可以進一步開放及恢復正常運作。假如封控區超過三星期沒有新增確診及無症狀感染個案,則基本可以全市開放及整體恢復正常運作。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