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幣需求逐年降低

去年兌出硬幣僅300萬元
08/06/2023
67667
收藏
分享
去年兌出硬幣僅300萬元
去年兌出硬幣僅300萬元
去年兌出硬幣僅300萬元
去年兌出硬幣僅300萬元

近年愈來愈少人使用硬幣,去年兌出額僅300 萬元。 (資料圖片)

李偉農表示,數字形式貨幣是全球大勢所趨。 (郭善如攝)

立法會昨日細則性通過《貨幣發行法律制度》,未來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法定貨幣可由紙幣、硬幣及數字形式貨幣組成,有關數字貨幣則另由特別法例規範。隨著移動支付的便捷,愈來愈多人不再使用現金,甚至是硬幣。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指出,2019年硬幣兌出額達1,600多萬元, 到2022 年已減至約300 萬元。【本報記者郭善如報道】

貨幣形勢更趨多元,電子支付逐漸普遍,議員李靜儀關注本澳硬幣回收的情況。經濟財政司司長李偉農表示,近年來,電子移動支付使用率以倍數增加,2020年較2019年增長率逾4.16 倍,2021年較2020年增加近兩倍。只因電子支付更方便快捷,金錢交易能夠直入銀行,市民購物時使用現金的情況減少,硬幣使用量亦大幅減少。2019年硬幣兌出額達1,600多萬元,到2022年已減至約300萬元。政府原訂撥出預算在2021年加鑄硬幣,但因市民對硬幣需求降低,計劃才會擱置。

自助兌幣機五年兌入924 萬硬幣

金管局行委會主席陳守信表示,政府早於2017年9月與硬幣發出銀行合作,推出免費的貨幣兌服務;到2021年12月推出自助硬幣兌換機,藉此兩項服務回收硬幣。他指,過去五年間,共兌入2,200萬的硬幣,自助硬幣機兌換924萬硬幣,兌入的硬幣大部分面值較小,認為兩種方法便利商戶和市民兌換硬幣。

立法會昨日細則性通過《貨幣發行法律制度》,李偉農表示,法律制度為數字形式貨幣提供法律上的空間,數字貨幣為世界各地未來跨境結算、支付帶來嶄新模式,本澳暫時未有相關時間表,又稱法案通過後才能發行紀念紙幣,而發行時會透過特區公報刊登。

數字貨幣暫無時間表

鑑於訂定發行貨幣制度實施超過27年,自生效至今未作任何修改。為配合澳門發展和回應社會需要,有必要廢止法令並制定一項新的法律以規範有關事宜。旨在令澳門的貨幣設立及發行法律制度更加全面,與鄰近司法管轄區尤其是內地和香港的經濟環境及法律制度互相銜接 。

李偉農表示,數字形式貨幣是全球大勢所趨,未來跨境結算及支付的嶄新模式,法案亦會預留未來設立數字形式貨幣,但目前暫未有時間表。他强調法案會通過結合議員的意見制作指引,同時亦會檢討過去指引的同時思考未來增加電子申請方式,但強調要平衡貨幣價值,保障管理及金融穩定。

另外,有關《公共泊車服務制度》法案中,咪錶僅接受電子方式支付的問題。李偉農回應問題指,咪錶是特別的規定,考慮到便利和快捷等因素。

正當用途貨幣仿製將有清晰指引

另外,法案建議在正當理由尤其教學和宣傳為目的,貨幣的複製或仿製要經金管局許可並按其訂定的指引進行。議員高天賜及林宇滔希望清晰指引,以免市民誤墮法網,並關注金管局審批個案時間,金管局會否推出樣版方便使用以及簡化申請。

陳守信補充稱,法案通過後金管局會在官方網站上載相關指引,但強調法定貨幣類似區旗、區徽,是主權體現,必須尊重法定貨幣的嚴肅性。將來指引清晰,批准原則是維護法定貨幣尊嚴及完整性,複製或仿製物不可與真實貨幣產生混淆,尺寸要大於或少於實際貨幣的尺寸,且標明是樣本。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