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股集採因素逐漸消化

市場尋求創新藥增長機會
25/07/2023
46612
收藏
分享
市場尋求創新藥增長機會
市場尋求創新藥增長機會

中生製藥具備足夠研發能力,被大行認為能借此尋求增長機會。(網絡圖片)

內地醫藥帶量採購已推行了一段時間,市場逐漸消化該政策對藥股的衝擊。(網絡圖片)

受內房及周期性股份拖累,港股本周開局表現受壓,恒指收報18,668點,跌2.1%。屬於防守性行業的醫藥股,雖然早已受制內地帶量採購措施的影響,增長預期有所下滑,但隨著集採因素被逐漸消化,部分藥股似乎已跌至買點。藍籌股中生製藥(1177)被大行認為具有研發能力支持,能在以量為主的集採藥物以外,尋求以質取勝的創新藥物增長機會。中生製藥收報3.43港元,跌1.2%。

內地自開展醫藥帶量採購以來,中標藥物降價幅度平均超過五成,於集採開展初期,市場由於憂慮醫藥股可觀的利潤率將大幅下滑,紛紛減持或拋售該類股份。

雖則帶量採購意味著藥企將需要大幅降價來爭取醫院訂單,惟若成功中標,增量收入仍多少能夠填補利潤率收縮所帶來的影響;而另一方面,具備研發實力的藥企,亦可持續推出並未納入集採名單的創新藥物,帶動公司保持增長動力。

集採影響逐漸被市場消化

里昂報告表示,預計下半年藥物集採對中生製藥所帶來的下行風險有限,而公司的創新藥推出或可成為股價催化劑。該行認為,若無疫情影響,中生製藥將於下半年恢復雙位數增長,並可受惠內地醫保支付加速,以及國家報銷藥品目錄的降價政策。預測2023至26年每股盈利複合增長率為14%,予評級「買入」,目標價下調至4.2港元。

美銀則表示,中生製藥在5月份集採相關藥品銷售放緩,而其他藥品復蘇疲弱,令到今年首五月銷售按年下跌3%。該行提到,公司5月份兩款主要藥物訂單金額分別為2.03億及1.46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3.6%及33.3%。下調2023至25年收入預測,目標價降至6.7港元,但重申「買入」評級,因認為該公司擁有強大研發能力。

內地醫藥市場處於溫和復蘇階段

瑞銀則表示,內地公共醫院及零售渠道的客流量增加,醫療市場出現溫和復蘇;該行指出,從渠道來看,醫院銷售復蘇強於零售,按年分別升7.4%及4.9%。從分類來看,傳統中藥類別、呼吸道、防感染及醫院方法市場表現較出,而腸胃及代謝與心血管藥則較弱。

該行指,對所覆蓋的醫藥股下半年展望仍然正面,多間藥企第二季情況有改善,料趨勢可延續至下半年。此外,多間藥企新藥於上半年獲批,並合資格參與今年國家報銷藥品名單的磋商。股份方面,該行列先聲藥業(2096)為首選,予「買入」評級,目標價13.1港元。對石藥(1093)及中生製藥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分別為11.1港元及6.4港元。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