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完善下水道解水患

促城市可持續發展
24/08/2023
13949
收藏
分享
促城市可持續發展

200多年前法國大文豪雨果寫的小說《悲慘世界》中有一句名言:“ L’égout, c’est la conscience de la ville”,意謂「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當中的L’égout也有陰溝、污水渠的意思,故雨果在其小說中的原意不一定涉及城市建設,然而這一句名言卻發人深省,被奉為地下水道的圭臬,對於年年水浸的澳門人,更加是感受良多。

縱然本人與諸讀者皆非水利專家,但要了解水浸原因卻十分簡單,就是當雨水或者海水倒灌聚集於地面,再經地下管道排出江河湖海,但當水量超出地下排水量時便會出現積水或者水浸現象,故此每當有人提及水浸皆因澳門靠海、地勢低窪,排水口低於海平面等原因,其實只解釋了一半,另一半原因就是因為澳門根本沒有建設合理和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統,或者蓄洪系統。

澳門過去一直只是沿用上世紀八十年代,澳葡政府時期依附於污水管道基礎上建造的排水系統。直至特區政府上場後,開始採取清、污水分離處理,以及逐步在原有基礎上完善管道佈局,例如上屆政府的高士德下水道工程,以及現屆政府的筷子基雨水泵房等。但歸根究底要解決水浸問題,不單只是講求雨水收集或者泵排的能力,正如前述所指,下水道的容量才是關鍵,縱觀一般先進城市的下水道動軌十幾米寬,更遑論法國地下水道可以舉辦展覽,日本地下水道可堪稱為宮殿,相比澳門高士德所採用的地下管道直徑僅為1.65米,採用至今十年時間,相信已經出現飽和現象。

令社會失望的是,由2019年經已完成設計的司打口蓄洪池方案、到去年的內港擋潮閘均被否決和擱置,且只作簡略解釋而已,顯示當局未有盡力解決面前的障礙難題便終止計劃,但事實上,下水道工程的建設關乎一個城市能否健康運作,能否長遠可持續發展,在現今極端天氣頻繁發生情況下,我們必須要思考,下一個 “天鴿”更為重量級的颱風天災,目前的排水系統是否能夠足以應付? 如何主動思考及規劃減災避災,而非只倚賴民防措施,讓民眾逃災避災而疲於奔命。筆者深信,唯有透過大眾、學界專家、社會各界及政界持續提高關注度和鞭策,利用創新科技,創新思維,共同為其建言獻策,方能夠促使行政當局加倍重視,並履行職責,以更具前瞻性的決心去真正解決水患問題。

澳門經濟民生聯盟理事羅漢順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