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探優化口岸連接舊區道路網絡引客入區

為內港一帶注入經濟新動能
14/10/2024
11531
收藏
分享
為內港一帶注入經濟新動能
為內港一帶注入經濟新動能

社會發展研究會探討完善交通網絡以引流激活社區經濟。

發揮內港口岸功能助建內港一帶商圈

澳門社會發展研究會日前座談,就優化口岸連接舊區道路網絡引客入區,以及完善內港灣仔口岸對接與配套,為內港一帶注入經濟新動能,藉此強化澳珠與澳琴旅遊聯動發展進行探討。出席者包括理事長陳炳強、常務副理事長陳秉松、副理事長許龍通,監事長岑一峰,以及理監事吳域邦、何佩珊、馮峥、高長汀、 梁燕洪、勞永聰、李頌堯、鄺小田、張淑欣等。

陳炳強表示,完善內港灣仔口岸對接與配套,借助灣仔口岸附近設有已接通珠海機場和拱北珠海站的城軌站優勢,特別是特區政府若能透過財政或其他適當方式積極支持內港灣仔增加往返渡輪頻密度和延長開航時間,低降票價,必可進一步吸引內地旅客經灣仔口岸進出澳門。隨着強勁人流進出,倘再配置規劃合理的行人天橋和自動步行系統,並結合內港獨特文化積澱,將大大有利營造內港商圈,甚至可輻射至司打口、三巴仔和崗頂一帶。強化口岸對接方式,還可考慮以創新思維在適當位置興建跨河跨境,兼具通關、購娛食、藝術展示與河景觀光於一體的連體地標式建築物。強化內港口岸輻射功能,是一着帶全局性的活棋。

另一方面,位處北區的賽狗場,儘管賽狗活動已經停止,但社會對如何用好賽狗場土地一直有不同看法。陳炳強認為,賽狗場與全國重要陸路口岸關閘距離很近,重新探索在賽狗場興建集多元消費、政府服務及設有青老年活動中心的多功能綜合體,並優化綜合體與關閘、周邊街區道路網絡,以及適當建設自動步行系統,可實現以“點”帶“面”吸引部分内地旅客和居民步行前來消費,並擴至北區其他消費點。既能盤活北區經濟,亦可讓部分旅客從關閘步行迅速疏散,減輕一直以來因相對集中乘坐公交或“發財巴”增加的路面壓力。

陳秉松表示,在內港構建澳珠跨境連體建築物對旅客產生的吸引和促進內港發展的作用不容低估,即使一下子未必可建成相關建築物,若把內港碼頭的分流功能發揮好,對引流入內港一帶與紓緩旅客在中區擠迫上公交前往關閘或青茂口岸的狀況,也有重大助益。珠海亦宜在灣仔口岸做好立體交通配套,讓生活在中南區的澳門居民可善用此口岸通關,然後轉至橫琴和珠海其他地方活動,藉此進一步推動澳珠融合 。

許龍通認為,活化舊城區,離不開交通的適切安排。具備便捷出行的交通網絡,居民和旅客才有動力在社區漫步、消費。當然,社區商戶亦須因應顧客的消費習慣改變而不斷優化產品與服務。同時,特區政府面對特殊的消費模式轉變期 ,可研究透過投入更多財政資源刺激社區消費。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