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階段科技自主與製造戰略

傳優先支持晶片等關鍵技術
27/05/2025
10175
收藏
分享
傳優先支持晶片等關鍵技術

在中美科技競爭持續升溫、「中國製造2025」十年計劃即將劃下句點之際,中國政府正著手制定下一階段的科技自主與製造戰略。據多家港媒綜合外電報導,北京正起草一份未來十年的整體規劃,將半導體製造與關鍵技術裝備列為優先領域。為避免招致西方批評,該接續規劃未必會延用「中國製造2035」的名稱。

知情人士透露,新規劃的目標是在中長期內維持製造業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中約四分之一的佔比不變。儘管美國等國指責中國的產業政策導致全球產能過剩、貿易失衡,中方仍堅定推進製造業強國戰略。官員更強調,當前階段關鍵在於突破晶片、能源材料等核心技術瓶頸,以應對外部技術封鎖與地緣風險。

作為2025年後整體產業政策轉型的一部分,官方也同步籌劃將於2026年起實施的「十五五」規劃,並將於明年全國兩會期間正式發布。據悉,「十五五」規劃研究重點之一即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凸顯中國希望通過科技創新驅動經濟高品質增長。

然而,在國內外多方壓力下,中國政府在是否於「十五五」中設下具體消費占GDP比重提升目標方面仍存分歧。消息人士指出,因缺乏有效提振內需的工具,相關部門暫不打算對消費比重設定硬性指標。這也反映出中國從出口與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型經濟的過程仍面臨阻力。

新一輪工業戰略

2015年出台的「中國製造2025」原規劃分三階段推進:2025年進入製造強國行列、2035年達至世界中等水準、2049年新中國百年時進入全球製造強國前列。十年間,中國大力扶持機械、機器人、新能源、晶片等十大重點產業,並逐步加大核心技術的國產化比重,構建自主可控的產供鏈體系。

但該戰略名稱在近年逐漸淡出官方用語,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導的「新質生產力」。他日前在河南考察時重申:「我們堅持發展實體經濟,這條路走對了,要堅持自立自強,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把製造業搞上去。」

儘管未來規劃細節尚未對外公布,但可見中國政策制定者正調整語言與策略,以回應國際壓力同時延續自身工業戰略願景。這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再工業化」對抗中國製造的政策形成對峙,也突顯出中美兩國在全球製造主導權上的博弈未歇。

與此同時,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屬的《中國發展改革報》亦指出,「十五五」期間的發展重點還包括破解內需疲弱、收入分配失衡與消費意願不足等結構性問題,未來將透過改善社會保障、優化消費環境等方式,釋放消費對經濟成長的拉動效應。

儘管短期內不設消費佔比明確目標,但從強化製造核心技術到推動產業升級再平衡的長期布局顯示,中國已為面對外部打壓與內部轉型挑戰積極部署新一輪工業戰略。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