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毅然告別澳門的新聞一線,轉身投入學術殿堂。初來乍到,北京這座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城市,帶給我的是全新的生活體驗。
北京的生活,豐富與艱苦並存,學業上,壓力如影隨形。每週六節專業課,選修國際關係、全球治理課程,更拓寬了我的知識邊界。為能在課堂上了解及深入探討每一課題,課前也要查閱海量資料;課後,作業與閱讀任務堆積如山,挑燈夜戰成了習慣。考試如同一場場硬仗,只為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課題研究容不得半點馬虎,從確定方向、收集數據,到分析撰寫,每一個環節都需嚴謹細緻。
由此,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收穫了許多全新的經驗與體驗,撰寫的論文成功入選如國際媒體與傳播學會、國際傳播學會等的學術會議。這些小確幸不僅是對我努力的肯定,更是激勵我繼續前行的動力。
在擔任助教的這段寶貴經歷中,有幸參與到李希光教授的教學活動。李教授身兼數職,他不僅是前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還是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詢委員以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媒介素養與文明對話教席負責人。去年,更有幸協助組織了已有 26 年歷史的“大篷課”課堂,與四名巴基斯坦教授以及四十多名學生一同走進新疆。我們用腳步去丈量這片土地的廣袤,用心去感受它的繁榮,親眼見證了多元文化在這裡交融共生的美好景象。在今年暑假,我再將與老師一起,帶領學生踏上瓦罕走廊的探索之旅,即將開啓一段全新的學術實踐篇章,心中滿是期待與憧憬。
機緣巧合之下,去年重歸新聞前線,此時的新聞節奏,與往昔大不相同。有幸親臨全國兩會的會場,見證國家政策的熱烈討論與民主決策;親身報道國家主席習近出席俄羅斯喀山金磚國家會議,外交部部長王毅出席的俄羅斯聖彼得堡金磚國家安全事務高級代表會議,用文字和鏡頭記錄國際合作的歷史時刻;在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的現場,體會中國獨特的外交風采。外交部、國防部、國台辦的例行記者招待會等重要場合,也留下了我忙碌的身影,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提問的心情也難以忘懷。
這些寶貴的經歷,增建拓寬了我的國際視野,也讓我深刻明白,只要堅持不懈,身為澳門人的我,也能在重大新聞報道中貢獻力量,為國家對外傳播事業添磚加瓦。回望兩載春秋,既是學術素養的培育期,更是新聞理想的昇華期。站在新的學年,未來將繼續以筆為戈、以紙為戎,書寫無愧於時代的新篇章,後會有期。
澳門匯智社理事長 黃慧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