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五一」與端午假期效應減退影響,中國6月服務業擴張動能明顯放緩。7月3日公布的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錄得50.6,較5月下滑0.5個百分點,為2024年第四季以來最低,顯示雖仍位於擴張區間,但景氣動能走弱。假期紅利消退、消費熱度減弱,6月財新中國服務業PMI降至50.6。 (網絡圖片)
政策組合效應持續釋放,穩經濟成效已逐步顯現。 (網絡圖片)
財新智庫指出,6月服務業新訂單指數雖仍處擴張區間,但出現明顯回落,反映國內假期紅利消退、消費熱度減弱。此外,外部市況不佳,出境旅遊需求降溫,導致服務業新出口訂單指數繼續下降,並創2023年以來新低。
就業方面,6月服務業就業指數再度落入收縮區間,結束5月短暫擴張的態勢,顯示企業用工趨於保守。新增訂單增長與人手不足的矛盾,令積壓業務量指數升至近一年新高,反映產能壓力上升。
在價格方面,6月服務業投入品價格指數雖保持擴張,但降至三個月來低點,主因為原料與能源價格上升。不過企業為降低成本,普遍採取控制人力開支等措施。受激烈市場競爭影響,企業銷售價格持續承壓,當月銷售價格指數跌至2022年5月以來新低,顯示利潤空間持續遭擠壓。
企業預期銷售有望回升
儘管當月景氣指標承壓,但企業信心仍較穩定。6月服務業經營預期指數略有回升,反映企業普遍預期隨著經濟環境改善與業務拓展推進,未來一年銷售將有望回升。不過該指數水準仍低於長期均值,市場預期整體偏謹慎。
與服務業形成對比的是,製造業景氣度則出現顯著改善。6月財新中國製造業PMI上升2.1個百分點至50.4,重返擴張區間。財新綜合PMI 則在服務業放緩與製造業反彈交錯下,上升1.7個百分點至51.3,反映企業總體經營活動恢復動能。
從製造業PMI分項數據來看,生產與新訂單指數雙雙重返擴張區間,其中生產指數創下七個月新高。新出口訂單、就業與原材料價格等指數雖仍處收縮區間,但降幅收窄,顯示企業對短期外部環境尚存信心。然而,企業在採購與庫存調整方面仍趨於保守,採購量指數降至九個月新低,原材料與產成品庫存同步下降,顯示去庫存壓力猶在。
宏觀經濟數據出現分化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指出,雖然6月製造業擴張幅度明顯,服務業表現相對疲弱,整體就業仍處收縮區間,且企業平均銷售價格創下逾兩年來新低,盈利壓力未減。隨著政策組合效應持續釋放,穩經濟成效已逐步顯現,但外部環境仍嚴峻,內部有效需求不足的結構性問題未根本改善。
他指出,近期宏觀經濟數據出現分化,部分消費項目超預期增長,但工業與投資動能走弱,市場主體對前景仍顯保守。儘管短期政策如「以舊換新」、年中電商促銷與節假日刺激帶動部分消費增長,但消費潛力的長遠培育仍需聚焦於「保就業、穩預期、增收入」。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短暫緩解、「對等關稅」暫緩期即將屆滿,外部不確定性再度升高。政策面上,4月政治局會議提出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正逐步落地,旨在解決資本金瓶頸、支撐下半年投資回升。同時,擴內需、穩消費仍為政策重心,中央與地方近期針對民生與社會服務密集推出保障措施,力圖提振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