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航空難初步報告出爐

燃油供應中斷導致引擎熄火
13/07/2025
6233
收藏
分享
燃油供應中斷導致引擎熄火

印度航空(Air India)一架從阿默達巴德(Ahmedabad)飛往倫敦的波音787型客機,於6月12日清晨起飛不久後墜毀於當地一處住宅區,造成機上242人中241人罹難,地面另有19人喪生,總死亡人數達260人。事件震驚國際,印度當局日前公布的初步調查報告指出,客機在起飛數秒後,兩具發動機的燃油控制開關一度被切斷,導致燃油供應中斷,引發災難性後果。

根據調查,涉事客機起飛後僅數秒,飛航數據紀錄器顯示兩具發動機的燃油控制開關幾乎同時從「運作」(Run)切換至「切斷」(Cutoff)模式,時間相隔僅一秒。這一操作造成發動機推力驟降,飛機在尚未獲得足夠高度與速度下迅速失去動力,墜入市區。

座艙語音紀錄器(CVR)進一步揭示關鍵對話,一名機師當時問道:「為什麼關掉燃油?」另一人則回答:「我沒有關掉。」但報告未指明兩人身份,無法確認究竟是機長或副機師操作了開關。令人遺憾的是,即便數秒後兩個燃油控制開關又被切回「運作」位置,發動機已無法及時點火恢復推力。

退休聯合航空機師艾默(Ross “Rusty” Aimer)指出,在飛機僅升空至數百英尺時熄火,幾乎沒有足夠時間重啟引擎:「在那種高度,他們根本不可能及時重新點火,來爭取足夠的速度、動力與高度。」美國前聯邦航空總署(FAA)調查主管古茲提(Jeff Guzzetti)亦認為,若當時高度再高數百英尺、或再多爭取20秒,引擎或許能順利重新點火避免墜毀。

專家質疑誤操作可能性

根據波音787設計,燃油控制開關位於駕駛艙中央推力操縱桿(thrust lever)下方,需由機師手動操作方能切換。開關分為「運作」與「切斷」兩種模式,若要從「運作」切換為「切斷」,機師需先將其上拉,再向指定方向扳動,並非輕易能誤觸。

航空安全專家指出,這些關鍵控制開關設有彈簧承載設計(spring-loaded),通常會自動保持原有位置,避免誤操作。美國飛航專家考克斯(John Cox)表示,這些開關與其控制的燃油閥門採獨立供電設計,即使發生電力異常亦能維持穩定運作。他強調:「機師很難無意中同時關閉兩具引擎的燃油開關。」

此外,燃油控制開關原本用途是讓機師在飛機啟動或出現發動機異常時進行緊急關閉與重新啟動,不應在正常爬升階段被觸動。另一位航空專家南斯(John Nance)亦直言:「在飛機剛剛離地的階段,機師根本不會去關閉燃油供應。」

墜機現場證實開關復歸「運作」

印度當局在初步報告中指出,救援人員在墜機現場發現飛機兩具發動機的燃油控制開關均處於「運作」狀態,顯示事故發生前曾有嘗試重新點火。根據波音設計,一旦開關切回「運作」,系統會自動啟動供油與點火程序,以恢復引擎推力。然而,飛機已無法爭取足夠時間與高度,終至釀成悲劇。

目前,印度與美國聯合調查人員仍在釐清是否為人為誤操作、系統故障,或其他原因導致開關異常切換。波音公司尚未對報告內容作出評論。

本次空難為印度近年最嚴重的航空事故之一,將引發更廣泛的關於駕駛艙程序、飛行員訓練與飛安監管的討論。調查單位預計將於數月後發布最終報告,進一步釐清事發真相。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