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示警人口結構危機 

促釋放人力潛能 善用AI
14/07/2025
4489
收藏
分享
促釋放人力潛能 善用AI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日發布《就業展望報告》,警告發達國家正面臨日益嚴峻的人口結構挑戰,適齡工作人口開始持續下降,對經濟增長構成長期壓力。報告指出,若不及時採取行動,未來人均GDP增速恐大幅放緩,經濟動能將遭遇前所未有的瓶頸。然而,OECD同時強調,只要政府果斷改革,釋放青年、女性、移民與老年人等潛在人力資源,仍有機會扭轉趨勢,維持經濟活力。

根據報告,OECD國家正處於人口轉折點,數十年來壽命延長與生育率下滑導致勞動年齡人口總量開始萎縮,並預計將持續下降至2060年。屆時,每100名適齡勞動人口中,將有52名為65歲以上長者,遠高於1980年的19%。部分國家如日本、義大利的老年撫養比更將突破70%。

報告指出,儘管近年就業與勞參率創新高,但勞動市場已現疲態,職位創造放緩。若不改革,OECD整體人均GDP年增速將從2006年至2019年的1%降至2060年前的0.6%。除美國與愛爾蘭外,多數成員國都將面臨成長下滑。

面對勞動力萎縮,OECD呼籲各國積極釋放被忽視的人力資源。首先是青年族群。報告指出,在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九國,有超過15%的15至29歲青年屬於「NEET」人群(不在就學、就業或培訓),代表巨大潛能流失。OECD建議政府加強教育、降低輟學率,並強化從學校到職場的銜接,提升青年就業率。

性別差距縮小具增長潛力

女性勞動參與亦具潛力。報告指出,消除性別就業差距將可為OECD整體人均GDP增速額外貢獻0.2%,若連同縮小工作時間差距,增長潛力更可翻倍。報告建議政策支持同工同酬、鼓勵女性進入STEM領域、提供可負擔的托育服務與友善職場環境。

第三項潛力來源是移民。OECD指出,移民已為多國補足勞動力缺口,若各國能擴大移民規模、提高社會融合,移民將成為真正的「經濟遊戲改變者」。不過報告也提醒,需同時保障新移民可獲得教育、醫療與就業機會,以實現真正的長效效益。

最後,報告特別強調高齡工作者的重要性。隨著人口老化,延長健康長者的職場壽命將成為維持經濟活力的關鍵。OECD呼籲各國提供支持措施,例如延後退休年齡、鼓勵彈性工作、提供再培訓與健康促進,讓年長者在不過度負擔的情況下持續貢獻。

至於部分期待人工智能(AI)可彌補人力短缺,OECD則持保留態度。報告指出,AI雖可提升生產力,並改善職場條件與無障礙設計,有助於老年人與身障人士延長工作壽命,但無法完全取代人力資源,也不是應對人口衰退的萬靈丹。

面對未來數十年的深層結構性挑戰,OECD強調,唯有及早實施全面、包容且具有前瞻性的勞動與社會政策,才能緩解人口老化對經濟的拖累,維持生活水平穩步提升。這場「人口對決」的結果,取決於政策制定者的勇氣與行動速度。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