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服務消費日益成為穩增長、穩就業和穩民生的關鍵引擎。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從六大方面提出24項具體任務,重點包括優化服務消費體驗、挖掘文娛消費潛力、打造旅遊新場景、激發體育活力、滿足教育與健康需求,以及提供高品質家政服務供給,進一步推動服務消費提質擴容。
服務消費涵蓋餐飲住宿、家政服務、文娛旅遊、教育體育、健康養老等多個領域,既連接經濟增長,也關乎民眾福祉。北京市的行動方案明確指出,要培育美麗健康、文體旅融合等新型消費場景,為消費者提供多元選擇,提升生活品質。其中,推進「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設、鼓勵新型文娛產品供給、提升教育與健康服務質量,被視為打通服務消費「堵點」的關鍵措施。
不僅北京,近期多個省市亦密集推出類似政策。例如,山西省在6月發布《山西省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實施「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重點擴大文化旅遊與老齡化服務供給;廣西則強調優化服務消費環境;上海則聚焦於文化、旅遊與體育賽事經濟的融合發展,提出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與文化消費高地的目標。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服務消費的本地化特性顯著,能有效促進區域均衡發展;同時,高品質服務供給亦是技術擴散與產業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在人口老齡化與年輕人消費觀轉變的背景下,養老健康與戶外休閒等新場景正在成為服務消費的新增長點。
服務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中國銀行研究院於《2025年三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中指出,下半年消費增長的核心動力將來自服務消費潛力的釋放與政策效應的持續顯現。當前,居民對高品質、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需求不斷攀升,騎行、露營、滑雪等體驗型消費快速升溫,成為政策重點扶持的新方向。
針對此趨勢,中國人民銀行近期會同多部門出台《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加大對服務消費的信貸支持,推動服務消費與金融政策深度融合。其中,已設立的「服務消費和養老再貸款工具」,被視為補齊服務供給短板的重要創新,鼓勵企業升級服務內容,拓展新場景。
業界普遍認為,相比於一次性拉動效應較強的耐用品消費補貼,服務消費具備更長遠的增長潛力。隨著補貼紅利逐步退潮,支持服務消費的政策力度有望持續加碼,成為拉動內需與增強經濟韌性的中長期重點。
羅志恒強調,提振服務消費須從兩端同時發力:一方面加強收入保障以提升消費意願,另一方面持續提高服務品質與供應能力。未來,通過系統性的政策組合拳,有望推動中國服務消費邁向更高水平,成為穩住經濟基本盤、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