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控股正面臨主席繼任的棘手局面。據多家外媒報導,由於在首輪遴選過程中未能從超過100位候選人中敲定合適人選,滙控已啟動新一輪的董事會主席物色工作,過程或將延至現任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於今年9月30日正式卸任之後。滙豐控股正面臨主席繼任的棘手局面。(網絡圖片)
現任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將於今年9月30日正式卸任之後。 (網絡圖片)
滙控自2023年起展開繼任安排,原計劃於2025年底前讓杜嘉祺卸任,惟杜嘉祺已於今年6月對外確認,將於9月30日離職,並於10月1日起出任友邦保險(01299.HK)非執行主席,促使遴選進程加速。
根據《金融時報》與《彭博》報導,滙控目前由高級獨立董事高安賢(David Nish)主導新一輪搜尋,並由獵頭公司MWM Consulting協助進行。但過去數月,董事會接觸的多名潛在人選,包括蘇黎世保險行政總裁Mario Greco、高盛集團副主席Richard Gnodde、亞太區總裁Kevin Sneader,以及前勞合社保險市場主席Bruce Carnegie-Brown 等,不少人婉拒職位或未進入最終面試環節。蘇黎世保險發言人更表示,Greco在接獵頭公司聯繫後即明確表示無意離任,堅持留任蘇黎世。
杜嘉祺將在9月離任
展感到意外,原以為有更充裕時間物色繼任者。報導指,滙控現正重新聯繫第一輪未能晉級的候選人,並不排除最終從現有董事會中擇優任命。如在杜嘉祺離任前仍未確定人選,將由現任集團監察委員會主席利伯特(Brendan Nelson)自10月1日起出任臨時主席,惟仍需取得監管機構批准。
在主席人選尚未明朗之際,滙控董事會亦宣布委任機管局主席林天福為獨立非執行董事,並即日起加入薪酬委員會與風險管理委員會。滙豐銀行主席王冬勝表示,林天福具備卓越領導力與環球貿易經驗,將有助集團提升盈利能力及治理水平。
解散地緣政治風險的團隊
與此同時,滙控正進行內部重整,已決定解散一個專責識別與管理地緣政治風險的團隊。該團隊原負責協助高層評估業務所在地的風險,並偶爾為客戶提供相關建議。此次調整將影響少於10個職位,涵蓋亞洲、歐洲等多地,部分員工獲安排申請內部其他職位。滙控強調,將持續支援客戶應對複雜與快速變化的國際環境。
外界普遍認為,滙控未來主席人選將須具備全球視野與亞洲經驗。亞洲業務佔滙豐整體利潤逾八成,是未來發展的戰略重心。但報導引述高層人士坦言,理想人選難尋,董事會或須在專業背景、地緣熟悉度及國際金融經驗間作出某些妥協。
儘管滙控聲明指遴選工作仍在有序進行中,市場關注的,除了新主席人選是否具備引領集團未來轉型的能力,更在於能否妥善應對中西地緣政治緊張、監管趨嚴與利潤壓力等多重挑戰。未來數月,滙控董事會將如何走出領導真空,備受各界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