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歐洲、中國等主要經濟體央行紛紛轉向寬鬆政策之際,華爾街股市再度刷新紀錄,標普500與那斯達克指數在7月內連續創高,展現市場對降息與企業盈利的樂觀情緒。然而,專家同時警告,市場正逐步步入泡沫區域,風險不容忽視。
根據美銀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團隊指出,全球平均政策利率已從去年的4.8%降至4.4%,未來12個月可能進一步降至3.9%。此一趨勢凸顯全球央行自去年緊縮後開始集體轉向。他表示,為了提高市場流動性與鼓勵散戶參與,美國政策制定者也在考慮放寬監管,這將加大市場波動與泡沫風險,「散戶規模愈大,流動性愈大,泡沫也愈大。」
Hartnett曾準確預測國際股市今年將優於美股,並在去年底警告標普500出現泡沫跡象,當時指數一度回調18%,但隨後在今年4月反彈。他6月再次指出,降息預期可能助長泡沫,即便貿易風險升溫,美股仍因對經濟韌性與企業盈利預期樂觀而屢創新高。
截至7月底,標普500指數已連續五個交易日上漲,週五收升0.4%,為本月第九次創收盤新高,創下自2021年8月以來單月最多。那斯達克指數同日升0.2%,本月第13次創新高,為近五年新高次數最多月份。道瓊斯指數則上漲208點或0.5%,一週累升1.3%。
市場過於自滿
儘管如此,市場泡沫風險並未消退。摩根士丹利首席策略師Michael Wilson雖維持樂觀看法,認為企業現金流與經營槓桿足以支撐行情,但摩根大通與瑞銀則警告,市場對潛在貿易風險過於自滿。
本輪漲勢能否延續,將面臨幾項重大考驗。下周美國多家科技巨頭將陸續發布財報,市場關注AI熱潮是否持續提振業績。同時,美聯儲將舉行政策會議,預期可能就降息時點給出更清晰指引;7月就業報告也將公布,是觀察勞動力市場健康與通膨壓力的關鍵指標。
此外,總統特朗普自行設定的8月1日貿易談判期限,也可能為企業利潤與消費者物價前景帶來變數。特朗普日前出訪英國,計劃與首相施凱爾與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會晤,完善先前簽署的貿易協議。他受訪時表示,自己喜歡強勢美元,但承認美元若過強不利出口與觀光,「你不能賣出任何東西」。他強調,美元稍微走弱雖然不好聽,卻能「賺更多錢」,舉例指出Caterpillar等製造商正因美元貶值而受惠,該公司股價上月已升16%。
企業財報方面,鞋業品牌Deckers Outdoor財報優於預期,股價大漲11%;相對地,電信商Charter Communications因移動服務成長放緩,股價暴跌18%,創歷來最差單日表現。模因股方面,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因明星代言刺激,連續上漲18%;Kohl's則回吐部分漲幅,但本週仍收漲34%。
展望後市,市場人士認為,AI熱潮與降息預期仍是推動股市的重要動能,但若貿易摩擦升溫、經濟數據轉弱,則可能令漲勢受阻。投資人需密切留意美聯儲政策、企業財報與總統選舉相關動態,避免在繁華之中忽視風險的蔓延。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