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投資者再度質疑人工智能(AI)相關股票估值過高,加上美國聯儲局近期減息預期下降影響,美國三大指數周二顯著走低,道指一度大跌近500點,收瀉498點或1.07%,報46091點;標指挫0.83%,與道指同為連跌第4個交易日,報6617點;納指跌1.21%,報22432點;反映中國概念股表現的金龍指數反彈0.42%,報7793點。
投資者正為晶片巨頭英偉達(Nvidia)將於當地周三美股收市後公布的財報作準備,該業績被視為檢驗當前AI行情是否存在估值泡沫的關鍵,同時市場亦關注本周四公布的9月就業數據,以判斷美聯儲後續利率政策走向。周二輝達收市跌2.8%,微軟及亞馬遜遭券商唱淡,分別挫4.4%和2.7%。
市場或進入修正前期
Swiss Life Gestion Privée基金經理Eric Bleines表示,市場目前的關鍵問題在於輝達業績公布後,調整壓力是否持續。他指出:「若跌勢延續,將可能標誌市場不是短暫休整,而是步入更深一輪修正。」
另有不利信號來自基金現金水位下滑。美銀最新全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經理人平均現金比率降至3.7%,為2002年以來僅20次出現的低位。歷史統計顯示,在現金水平如此偏低後的一至三個月內,股市多數呈走弱,美國國債則相對表現較佳。
AI泡沫爆破 無人獨善其身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行政總裁皮采(Sundar Pichai)近日接受英國《BBC》訪問時警告,若AI投資出現泡沫破裂,市場將無一倖免,包括谷歌在內。
皮采指出,當前AI投資增速「非凡」,但市場存在「明顯的非理性因素」。其言論被視為呼應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平(Alan Greenspan)在1996年提出的「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警告。他認為,本輪AI投資周期可能會「過度擴張」(overshoot),類似互聯網泡沫時期,儘管最終行業仍證明意義深遠。
皮采表示,谷歌憑藉從AI晶片、YouTube數據到模型與科研能力的「全端」技術鏈,將有能力應對AI市場波動,但再次強調「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完全倖免於風險」。
不建議太被動
AI概念在今年推動美國科技股多次創新高,但近期部分資金開始撤離。施羅德集團首席投資官喬安娜・科克倫(Johanna Kyrklund)直言:「我們正進入本輪市場漲勢的晚周期階段。」她認為目前環境具備「估值過高」與「泡沫化」特徵,不建議採取被動持有策略。
凱投宏觀副首席市場經濟學家Goltermann亦表示,英偉達財報將決定科技板塊未來數周甚至至年底的走勢,「其結果或成為一個方向性的訊號」。
美銀調查顯示,超過50%受訪基金經理認為AI板塊已進入泡沫區間,是2005年有實際統計以來首次過半經理人認為投資過度。45%受訪者更將AI視為全球市場「最大尾部風險」。
AI資本支出激增亦推動企業債市場膨脹,年內美國企業已發行超過2,000億美元公司債用於AI擴張。普徠仕(T. Rowe Price)經理人指出,公司債正在成為新一輪AI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之一,規模增長速度引發風險擔憂。
分析人士提醒,大型AI企業若持續投入高強度資本支出,可能削弱其庫藏股回購能力,而後者一直是今年美股保持韌性的主要支撐力量之一。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