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的國產AI晶片龍頭寒武紀延續一季度強勁表現,8月26日晚間公布2025年半年報,業績出現爆發式增長。財報顯示,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大增4347.8%,達28.81億元(人民幣,下同);扣非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9.13億元,實現自上市以來首次在上半年錄得盈利。帶動寒武紀股價周三盤中一度漲逾7%,創下1,438元的歷史新高,超越貴州茅台,收市報1,372.1元,升幅收斂至3.24%。
財報亦顯示,寒武紀過去一直因地方政府算力中心項目推動導致應收賬款增加,營收增長未能同步轉化為現金流,但這一結構性問題正在改善。上半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達9.11億元,為公司首次在半年報中實現轉正,去年同期則為淨流出6.09億元。管理層稱,公司產品已在運營商、金融、互聯網等多個行業規模化落地,並通過客戶驗證,進一步鞏固了商業化進展。不過,半年報並未披露具體行業占比或產品線細分收入。
儘管寒武紀業績表現亮眼,市場對其高估值仍存爭議。數據顯示,公司近四個季度的市盈率仍高達500倍以上,部分投資者認為股價上漲更多受到情緒驅動。消息面上,英偉達H20晶片在中國市場的進退仍存在變數。美國政府要求英偉達上繳15%對華銷售收入換取出口許可,但中國國家網信辦7月31日已約談英偉達,要求其就H20晶片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作出解釋。此舉使得市場對國產AI晶片需求的期待進一步升溫。同時,DeepSeek在8月21日發布V3.1版本時強調模型針對下一代國產晶片優化,美媒《The Information》隨後報導英偉達已要求部分代工廠停止H20生產,進一步助推了國產替代的炒作熱潮。
資金抱團效應超越基本面
面對市場傳言不斷,寒武紀亦在8月15日發布公告澄清,強調有關「公司獲大量載板訂單、2026年營收達250億元」等消息均為不實,提醒投資者謹慎決策。分析人士指出,市場對寒武紀的資金抱團效應已超越基本面,該股成為A股「科特估」(科技特色估值)的情緒出口與牛市標籤。近期大量資金湧入AI板塊,推動結構性牛市格局,而寒武紀已成為投資者追逐的焦點。
在股價高漲之際,寒武紀亦積極推進再融資。公司8月16日公告稱,2025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申請已獲上交所審核通過,並正提交中國證監會註冊。此次定增規模不超過2087萬股,佔發行前總股本的5%,擬募資不超過49.8億元。根據申報稿,其中29億元將用於大模型晶片項目,16億元投向大模型軟件項目,4.8億元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此次定增承銷商為中信證券,若順利完成,將是寒武紀自2020年上市以來的第二次定增。上一次於2022年啟動,最終募資16.72億元,並於2023年4月完成發行。
市場觀點普遍認為,寒武紀業績的快速增長與中國AI應用需求爆發密切相關,但高估值與高市盈率意味著未來股價仍將承受較大波動。分析師提醒,投資者應關注公司能否持續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穩定現金流與利潤增長,同時警惕市場情緒消退帶來的調整風險。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