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亦知亡國恨

慷慨解囊捐款助抗戰
28/08/2025
30574
收藏
分享
慷慨解囊捐款助抗戰
慷慨解囊捐款助抗戰

在「八‧一三獻金運動」中,除了社會名流、平民百姓紛紛捐款外,就連一直以來被人斥為「身為下賤」的歌姬、舞女也投入其中,獻出大量項鍊、金飾,許多歌姬、舞女甚至將一連三晚的「出局」收入和陪酒所得悉數捐出,令人動容。為此,當時的中央僑務委員會還特別發出嘉許函,贊其「同仇敵愾,踴躍捐輸,至足嘉佩」。福隆新街曾是本澳著名的「 紅燈區 」。(梁嘉傑編圖,春田教育協進會提供,摘自「 澳門記憶 」文史網)

在「八•一三獻金運動」救災會的募捐工作中,最讓大家感動的是那些底層的風塵女子。當時的澳門妓院集中在叫「花街」的地方,是名副其實的花街柳巷,除了少量的店鋪外,都被形形色色的妓院所佔據。全盛時期共有妓院百餘家,風塵女子七百餘人。當時澳門的妓女與現在的不大一樣,她們大都能彈會唱,被稱作歌姬,一般只賣藝不賣身,因此雖然不少歌姬誤入風塵,但是尚能潔身自好,最後從良獲得良好歸宿。

花女亦知亡國恨

雖然淪落風塵,但是這些歌姬們的愛國熱情絲毫不比其他人差。《澳門記憶》網站中記載: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期間,在澳門大大小小的青樓裏,雖然是夜夜笙歌,紙醉金迷,一擲千金。但在民族存亡之秋,澳門妓女們同樣懷著赤誠的愛國心,積極捐輸,出錢出力,為祖國抗戰救災貢獻綿力。

1932年日軍發動「一•二八事變」,進攻上海。十九路軍英勇抵抗。當時著名的「花街」福隆新街49號妓院以此次滬戰需款極亟,全寨妓女鴇母決定將15天內所得收入悉數捐出,支持上海抗戰。有的妓女更將個人一月所得捐出。香港報紙對此評論說「花女亦知亡國恨,一般之守財奴寧不愧乎?」12月,香港書畫文學社赴澳門舉辦籌賑東北難民美展會,澳門各界踴躍參觀購畫,其中門券收入以工商界和花界所購最多。

歌姬慷慨解囊救國

1938年七七事變一週年之際,所有歌姬停止「出局」,並自發組成花界救災會,自製「七七紀念章」,向人勸銷募捐。9月9日,福隆新街佛笑樓首先回應,率先舉行義賣。佛笑樓乃澳門高級餐廳,地處鬧市區,樓高三層,地下做散客生意,二三樓為包廂,能上樓的非富則貴,在飯桌上飛箋召妓,亦是常事。是日,該樓門前佈置一新,旁門懸有對聯:「必要出錢,錢能救國,既思救國,怎不出錢,遠矚高瞻,看前敵無限英雄引領;本來飲酒,未是獻金,那知獻金,即在飲酒,一舉兩得,請諸公撐大肚腩登樓」。

多名歌姬到店出高價用餐。「宜安街歌姬宛情,以千元毫券吃燒鴿一隻,為全場之冠。此外,惜玉、麗仙兩歌姬各捐200元,飛燕歌姬捐60 元,錦江歌姬捐50元,其餘捐20元10元5元者不下數十人,濠江鶯燕愛國之熱誠,於此可見」。福隆新街之歌姬自彈自唱以娛尋芳客。(若瑟利維士嘉德禮Catela,JoséNeves)攝影,摘自 「澳門記憶」 文史網)

舞女義賣義舞救國

不光是歌姬,舞女們也加入到了募捐的行列,救災會曾推出了「救國公債」,得到了舞場中舞女們的熱烈響應,她們舉行義舞,並勸前來觀舞的各界名流捐款和購買公債,她們不光在舞會現場銷售,還在舞會前積極舉辦活動促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社會影響力。10月13日,新馬路中央酒店七樓附設之中央舞場舉行義賣義舞,福隆新街之歌姬踴躍購舞券,以數十元購一張舞券者亦多。

(本文部分內容引用「澳門記憶」文史網中彭建新所著的《商女也知亡國恨——澳門歌姬支持祖國抗戰》一文)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