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合作共同應對難民危機

設「難民給養所」供臨時住所
28/08/2025
30599
收藏
分享
設「難民給養所」供臨時住所

戰時澳門的難民安置工作尤為重要,政府和民間攜手合作,共同應對難民危機。澳門政府迅速行動,將醫院、教堂及天主教教會學校轉化為難民收容中心,並在氹仔、路環等地設立「難民給養所」,為大量難民提供臨時住所。

同時,民間社團也積極響應,鏡湖醫院接收了600名難民,聖若瑟修道院利用青洲水泥廠場地和奧斯定堂為難民提供住宿,觀音堂也收留了166名難民。

在難童和孤兒救濟方面,澳門同樣不遺餘力。1941年起,仁慈堂、慈幼會及嘉諾撒仁愛會等機構相繼設立孤兒院和托兒所,收容並照顧因戰亂受影響的兒童,短時間內就收養了大量棄兒,每月平均人數超過兩百人。

鏡湖醫院慈善會還附設了難童療養所,專門救濟和教養受戰事影響的兒童,雖然初定名額為200名,但實際人數常超出規定。澳門各界以實際行動,為戰爭難民提供了寶貴的人道救助。

上世紀40年代的難民於崗頂前地領取救濟品。(澳門聖若瑟修院收藏,澳門文獻信息學會提供,摘自「澳門記憶」文史網)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