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壓力加劇

消費者與零售商陷入不確定性
01/09/2025
15541
收藏
分享
消費者與零售商陷入不確定性

美國消費者正面臨新一波價格壓力,從食品巨頭到五金連鎖皆警告,關稅已逐步轉嫁到零售貨架上。沃爾瑪(Walmart)、Target(TGT)、百思買(Best Buy)等零售商近週相繼指出,部分商品價格已因關稅而上漲,涵蓋日用品、食品到電子產品。

包裝食品巨頭 J.M. Smucker(SJM),旗下擁有 Folgers、Dunkin’ 及 Café Bustelo 等咖啡品牌,本周示警將再度調漲售價。公司在美國的咖啡業務因關稅衝擊,獲利大跌22%。另一食品企業荷美爾(Hormel Foods, HRL),旗下擁有 Spam 午餐肉與 Skippy 花生醬,亦坦言「大宗商品成本急升」,並在財報不如預期後股價重挫12%。

零售業執行長普遍憂心,庫存逐步換上新一批高成本貨源後,漲價壓力將持續。沃爾瑪執行長董明倫(Doug McMillon)直言:「我們盡量壓低售價,但隨著後續補貨價格上漲,每週成本都在增加,這種情況預料會延續至第三和第四季。」

法院裁決動搖關稅基礎

使局勢更複雜的是,美國聯邦上訴法院上周五(29日)以7比4裁定,推翻大部分基於《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徵收的全球性關稅,認為特朗普總統的行政命令超越法律授權。不過,法院暫緩執行判決,關稅仍暫時維持,待最高法院決定是否受理上訴,文件提交期限為10月14日。

市場分析師、Vital Knowledge 創辦人 Crisafulli 指出,裁決結果並不意外,但「令人驚訝的是仍有4名法官持不同意見」。他強調,若最高法院最終維持裁決,特朗普大部分依據 IEEPA 的關稅框架可能瓦解,對市場將屬正面。

然而,白宮不太可能放棄強硬的貿易議程。分析認為,政府可能轉而依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以「國家安全」為由繼續徵收關稅。這代表新的調查與不確定性可能延續數月,形成另一輪「貿易迷霧」。

企業 投資人與消費者的三方壓力

零售商現階段只能在利潤與價格之間掙扎。前Gap執行長、現Alex Mill 主席德雷克斯勒(Mickey Drexler)直言:「你無法掌控可控的部分,因為你根本不知道最終商品成本會是多少。我認為最糟的還沒到來。」

投資市場亦高度關注。關稅提高了企業成本與消費者物價,同時使美聯儲的降息空間更狹窄。Crisafulli警告,投資者不應期待關稅問題短期內解決,因為關稅除了被視為貿易政策工具,也是潛在的稅收來源。特朗普官員過去曾提到,關稅每年可為政府籌得數千億美元,一些估算甚至超過5,000億美元。

然而,經濟學原則顯示,關稅屬於稅收的一種,「對某物徵稅,通常會導致需求減少」。對企業而言,這意味著必須面對「依賴單一領導人心血來潮而可能隨時變動的成本結構」,不可預測性顯著提升。

對普通美國家庭而言,壓力已清晰可見。Sevens Report Research 創辦人 Essaye 表示:「這是一個K型經濟。高收入群體支撐了經濟,但低收入消費者則在關稅與通脹的夾擊下愈加吃緊。」

隨著新一輪高成本商品進入市場,零售商勢必做出更艱難的定價抉擇。關稅政策前景未明,既加劇企業經營風險,也讓消費者在通膨壓力下進一步受擠壓,美國經濟短期內恐難擺脫不確定性陰影。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