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新創企業DeepSeek(深度求索)正全力研發新一代具備更高級AI智能體(AI Agent)功能的模型,目標是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直接挑戰美國OpenAI、Anthropic及微軟等國際領先競爭對手。知情人士向《彭博》透露,新模型將能在用戶給予最少指令的情況下,自主完成多步驟任務,並能根據過往操作持續學習和改進,反映人工智能應用正從單純對話走向更強大的自主行動時代。
DeepSeek於今年1月推出的R1模型,憑藉模擬人類推理過程的能力一舉震撼全球AI業界。R1的開發成本僅需數百萬美元,卻展現出處理多模態資訊和支持多語言的強大能力,並在20天內吸引超過2161萬日活躍用戶,顯示出極高的市場接受度。然而,在R1之後,DeepSeek僅發布了小幅升級版本,與此同時,中美的競爭對手相繼推出新模型,使外界普遍期待DeepSeek能再次交出突破性成果。
這一跡象在今年8月已經有所透露。當時DeepSeek推出V3.1版本,強調「具備更強的智能體能力」,透過後訓練優化,在工具使用與跨任務處理的表現上大幅提升。新版本採用了混合推理架構,將「思考模式」與「非思考模式」結合,使模型在不同應用場景中運行更加靈活,並在效率上比R1更快,能以更短時間完成複雜推理。外界普遍認為,這正是為年底即將推出的新產品預作鋪墊,顯示DeepSeek在智能體技術上的持續探索。
人工智能的全球競爭格局正日益激烈。近幾個月,OpenAI發布新一代GPT-5模型,Anthropic與微軟也相繼推出智能體軟體,能夠協助簡化專業與個人任務,包括規劃假期行程、編寫程式碼甚至進行偵錯。中國亦有初創公司憑藉通用智能體「Manus AI」獲得國際矚目。對中國而言,DeepSeek的動向更具戰略意義,它不僅代表本土科技企業追趕國際領先者的決心,也符合政府推動「信息技術創新」的政策方向。DeepSeek長期強調開源模式與全國產化供應鏈,能在資料安全與本地部署上滿足企業與政府的需求,這一策略與中國「信創」政策高度契合。
爭取智能體發展突破
DeepSeek創辦人梁文鋒亦受到官方高度關注。今年春節前夕,他受邀出席中國國務院總理見面會並發言,進一步凸顯該公司在政策層面的重要地位。8月,中國國務院在會議中提出「人工智能+」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7年,人工智能要與六大重點領域實現深度融合,智能體等應用普及率超過七成,並推動智能經濟核心產業快速增長。與此同時,華為等大型企業也宣布加快人工智能應用的落地,拓展商業化場景,配合國家政策引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在重慶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發表賀信,指出人工智能應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國際公共產品」,顯示官方對AI發展的高度重視。
不過,挑戰仍然存在。儘管智能體被認為是AI發展的新方向,但目前大多仍需依賴人類監督才能完成任務,距離真正的自主行動還有一段差距。若DeepSeek年底的新模型能在這一環節實現突破,將使中國AI企業在全球競爭中佔據更加重要的位置。
隨著梁文鋒推動團隊加快研發,DeepSeek新產品的發布已成為業界焦點。這不僅被視為公司下一個里程碑,也被外界解讀為中美AI競爭走向更白熱化的象徵。OpenAI的GPT-5在美國引發巨大反響,而中國則期待DeepSeek能夠交出一份足以與之匹敵的答案。年底的新品,或將成為DeepSeek能否躋身全球人工智能領導者行列的關鍵考驗。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