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融管理局多次強調,首階段僅會發出數個穩定幣牌照,但截至8 月底,向金管局表達申請牌照意向的機構仍高達77宗,涵蓋銀行、科企、證券及資產管理公司、電商、支付及Web3初創等。
消息人士透露,繼中銀香港之後,全球資產規模最大的工商銀行旗下子公司工銀亞洲亦已表達申請意向;而香港最大銀行滙豐雖對穩定幣興趣有限,更傾向布局代幣化存款與資產,但亦據悉向金管局表態有意申請。不論是否最終遞交標書,意味香港三間發鈔行均已加入競逐。
市場估計,渣打香港牽頭的合營公司Anchorpoint、中銀及合作夥伴、以及京東幣鏈科技(香港)、螞蟻集團等,成為首批獲發牌照的呼聲較高。有學者認為,首批發牌對象將兼顧大銀行與已在區塊鏈應用深耕的科網企業,以平衡風險監控與創新動力。銀行在KYC與反洗錢等合規上具優勢,而科企則能推動應用落地。
金管局強調,將視乎申請人的背景實力、合規能力及應用場景多樣性作決定,避免過度偏向單一類型機構。外界同時憧憬未來人民幣穩定幣,但學界指出,其發展仍取決於兌換政策與流動性安排,未必因「掛上穩定幣」而加快國際化進程。
香港金管局強調,首階段僅會發出數個穩定幣牌照。 (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