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推新「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

助力離岸人民幣樞紐發展
18/09/2025
3238
收藏
分享
助力離岸人民幣樞紐發展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周三發表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宣布香港金融管理局將利用與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互換協議,設立新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向企業提供年期更長的人民幣融資,用於貿易、日常營運及資本開支,支持實體經濟使用人民幣,並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

李家超指出,香港將持續拓展多元化跨境資金獲取渠道,為市場提供穩定且較低成本的人民幣資金。他強調,這一安排旨在加強市場信心,回應企業對長期資金的需求。

中國銀行研究院副院長鄂志寰接受《財新》訪問時表示,新的資金安排回應了離岸市場的迫切需求。多年來,香港人民幣資金池規模徘徊在約1萬億元水平,流動性不足導致市場利率大幅波動,抬高融資成本,限制了實體經濟對人民幣的使用。透過貨幣互換協議向境外注入更多人民幣,可為離岸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有助緩和利率波動,為債券市場及相關金融產品創新奠定基礎。

鄂志寰指出,與美元、歐元等主要國際貨幣相比,離岸人民幣資金仍顯不足,且利率波動幅度大,流動性管理難度加劇。新安排將進一步疏通境內外資金通道,善用內地與香港的常備貨幣互換機制,為離岸人民幣業務發展提供充足保障,助力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離岸人民幣發展回顧

自2003年11月國務院批准人民銀行在港試行個人人民幣業務以來,香港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市場。2004年建立資金池時,存款規模僅121.27億元;截至2025年7月底,香港金管局披露的離岸人民幣存款規模已達9382億元。

為應對市場可能出現的短期流動性緊張,金管局於2012年推出「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允許銀行按需獲取隔夜、一日及一週等短期流動資金。2014年,金管局進一步設立「一級流動性提供行」制度,指定11家銀行擔任市場莊家,並提供回購協議支持,以擴展離岸人民幣市場深度。

近期,2025年2月金管局亦推出總額1000億元的「人民幣貿易融資安排」,允許銀行借取1個月至6個月不等的資金,利率按在岸人民幣(CNY)利率加0.25%計算。由於在岸利率普遍低於離岸利率,該措施被視為提升流動性、降低成本的重要舉措。市場人士建議,未來此模式可擴展至支持「一帶一路」項目融資,進一步發揮政策效果。

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與多元金融合作

在本次《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進一步提出多項與人民幣相關的舉措,包括推動港股人民幣交易櫃台納入「滬深港通」南向交易;在債市方面,計劃推動離岸中國國債作為各清算所抵押品,並與內地協商推出離岸國債期貨,拓展「互換通」下利率衍生品種類,研究跨境人民幣回購業務,豐富離岸市場工具。

港府將研究推動人民幣與區內本幣在港更便利的外匯報價與交易,並計劃發行更多人民幣債券,甚至在合適情況下以人民幣支付政府部分開支。據悉,目前已有部分政府部門開支以人民幣結算,如支付內地培訓費用或人民幣債券本息,未來將進一步擴展使用範圍。

市場分析認為,隨着新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落地,香港將進一步發揮離岸人民幣樞紐的功能,為國際投融資活動提供更穩定的資金來源,並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扮演關鍵角色。 (編輯部)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