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9月17日,美聯儲在結束兩天議息會議後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至4.00%至4.25%。這是今年首次降息,反映決策層對勞動力市場惡化的憂慮。19名決策官員中有12人投票,結果為11比1,僅新任理事米蘭(Stephen Miran)主張降息50個基點。
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會前多次施壓要求「大幅降息」,但曾被視為下任主席熱門人選的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及沃勒(Christopher Waller)最終均支持溫和降息25基點。特朗普曾要求辭職的理事庫克(Lisa Cook)亦投下支持票。芝商所數據顯示,市場對美聯儲今年再降息兩次的概率從70%升至80%。
降息決定公布後,美股表現分化,道指收漲0.57%,標普500跌0.10%,納指跌0.33%。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跌破4.00%,隨後回升至4.08%以上;美元下挫,現貨黃金一度觸及3,707.40美元/盎司歷史新高。
美聯儲會後聲明新增「勞動力市場放緩」表述,指出就業增速減弱,下行風險上升;同時承認通脹仍高企。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強調,就業市場處於「奇異的平衡」,供需雙雙放緩。他稱這次降息是「風險管控」,未必意味新一輪降息周期,並確認缺乏廣泛支持50基點降息。
未來利率走向分歧大
根據最新經濟預測,美聯儲官員對未來利率走向出現罕見分歧。9名官員預計今年內再降息兩次,6人認為不再降息,另有少數人預測可能加息或一次性大幅降息。對2026年底利率預期同樣分化。觀察人士認為,勞動力市場惡化、統計數據可信度爭議及特朗普對央行施壓,均加劇分歧。
近期就業數據多次下修。美國勞工統計局在9月9日修正數據,將截至今年3月的非農新增就業下調91.1萬,創歷史最大降幅。休閒酒店、專業服務和零售業減幅尤為明顯。7月非農報告也大幅修正5月與6月新增就業數據至不足2萬,震動市場。數據公布後,特朗普火速撤換勞工統計局長,並任命具保守派智庫背景的EJ·安東尼接掌。
勞動力市場裂痕不斷擴大。最新數據顯示,失業半年以上的勞工比例在8月升至25.7%,即每四名工人便有一人長期失業,創後疫情時代新高。與此同時,CPI顯示8月通脹回升至2.9%,核心CPI同比上升3.1%,通脹壓力並未消退。
對長期借貸影響有限
特朗普對美聯儲的干預也引發爭議。他在8月底要求理事庫克辭職未果,隨後的議息會議上,庫克仍然投票支持降息25基點。9月15日,美參院以48比47的微弱票數通過米蘭出任理事,這名同時任白宮經濟顧問的官員被視為特朗普屬意的候選人。
市場普遍認為,這次降息將短期內紓解信用卡及中小企融資壓力,但對房貸等長期借貸影響有限。鮑威爾也承認:「低利率應有助提振經濟,但一次降息能否帶來明顯效果,仍不確定。」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