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女子芳若在一場車禍後癱瘓六年,近日在北京宣武醫院接受腦機接口手術並完成首次開機訓練,僅憑意念成功控制機械手套抓取物品。這一突破不僅為她帶來恢復自理能力的希望,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2019年10月1日,芳若在一次嚴重車禍中胸部以下失去知覺,四肢完全癱瘓。昏迷醒來後,她只能靠眼睛與外界交流,形容自己「活在只有自己的世界裡」。在ICU的日子,她被限制探視時間,長時間盯著天花板,陷入深深的絕望,甚至慨嘆「不如植物人,因為還會胡思亂想」。
康復之路漫長而艱辛。六年來,她需家人24小時照護。最初由婆婆陪伴,但她擔心拖累丈夫,主動提出離婚,孩子留在身邊,由母親成為主要照顧者,負責餵食、協助排便等日常生活。雖多次萌生輕生念頭,但家人和朋友不離不棄,每年記得她的生日,常常陪伴聊天,讓她重燃活下去的勇氣。
為減輕家庭經濟負擔,芳若搬至農村,依靠直播收入與親友接濟度日。在瀏覽手機時,她接觸到腦機接口技術。這項技術透過在大腦植入晶片,連接外骨骼或機械手套,讓患者僅靠意念就能控制肢體動作。芳若形容它「像魔法一樣」,隨即報名參與臨床試驗,並在社交平台與病友交流。
今年8月14日,她在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接受腦機接口手術。9月16日,晶片首次開機,她通過意念控制機械手套完成抓握動作。「只要我想著抓,就能握住;大腦放空時,手就放開,非常神奇。」她在現場激動地說。這一瞬間,讓她看到重獲自理能力的希望。
芳若表示,術後半年是康復的關鍵期,醫生將定期隨訪,檢查腦機接口的運行情況。她每天堅持訓練,目標是一年內恢復雙手部分活動,最終希望脫離機械手套,能靠雙手完成日常生活。「對於正常人來說這很普通,但對我來講卻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她說。為鼓勵更多病友,她計劃在社交平台記錄康復過程,分享「重生」歷程。
近日,芳若在直播中講述手術經歷,呼籲病友保持信心,堅持等待科技突破。她的故事引發大量網友留言,不少人讚她堅強樂觀,也有人表示「這不僅是她的重生,更是科技改變命運的例證」。
據悉,芳若接受的腦機接口技術由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主任趙國光團隊、中國科學院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羅敏敏教授團隊,以及北京芯智達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該系統採用柔性高密度腦皮層電極,具備128通道高通量信號採集功能,兼具低功耗與高效傳輸,達到國際領先水準。今年3月,這一團隊已成功幫助一名漸凍症患者重建交流能力,標誌著中國在腦機接口領域的重要突破。
專家指出,腦機接口被視為神經科學和人工智能結合的重要方向,未來有望廣泛應用於癱瘓、失語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康復。芳若的案例,展示了技術在實際臨床中的可行性,也為眾多病患帶來新的希望。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