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八天的國慶中秋「超級黃金周」圓滿收官。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10月1日至8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達24.32億人次,日均3.04億人次,按年增長6.2%,創歷年同期新高,體現國內旅遊與探親出行需求強勁復甦。
從出行方式看,假期鐵路累計發送旅客1.53億人次,日均1924萬人次,同比增2.6%;民航累計運送旅客1917萬人次,日均240萬人次,增長3.4%;水路客運量達1167萬人次,增長4.2%。其中,公路出行最為集中,累計流動人數達22.47億人次,日均超2.8億人次,同比增長6.5%。
交通運輸部表示,今年十一長假期間,旅遊與探親流高位疊加,各運輸方式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假期首日(10月1日)迎來出行最高峰,跨區域流動量達3.36億人次,創歷史紀錄。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成渝都市圈成為出行最集中的區域。
「分段式旅遊」成趨勢
多家旅遊平台數據顯示,「分段式」「錯峰式」出遊成為新常態。攜程統計,假期前後出行旅客比例顯著提升,許多遊客透過拼假提前出發或節後出行。9月25日至30日期間,國內酒店價格普遍下降約20%,機票均價較高峰期便宜三成以上;而10月9日至10日出行,如上海至重慶、西安至呼和浩特等航線票價降幅更超五成。
小眾目的地爆紅
假期期間,小眾城市與縣域旅遊表現活躍。據同程旅行數據,國內酒店整體預訂熱度同比大增65%,連住兩晚及以上訂單增長52%,多城市聯遊用戶佔比提升20%。其中,逾30個區縣酒店預訂熱度翻倍,部分地區增幅超100%。
萬達酒店集團數據顯示,9月30日至10月5日旗下酒店接待旅客32萬人次,同比增長20%。長線旅遊需求旺盛,新疆、青海、雲南等遠途目的地入住率普遍超九成;同時,阜陽、蚌埠、菏澤、平頂山等下沉市場酒店入住率提升超10個百分點,展現內地三、四線城市的消費潛力。
夜遊經濟爆發
「夜遊經濟」成為本次長假的另一個熱詞。攜程平台顯示,「夜遊」搜索熱度環比增逾200%,各地展館、景區夜間活動人潮洶湧。上海浦東美術館、南京博物院等場館夜場熱度同比漲超五倍;無錫拈花灣、重慶歡樂谷的夜間煙花與無人機燈光秀吸引大量遊客,景區熱度上升三成以上。全國300多場大型燈光秀相繼上演,進一步推動「夜遊」成為城市文化消費的重要場景。
出境旅遊同樣升溫,日本、泰國、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等東南亞目的地最受青睞,憑藉距離近與簽證便利吸引大量中國遊客。歐洲深度遊熱度顯著提升,冰島、挪威出境訂單同比翻倍,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增幅約七成。
入境市場表現同樣亮眼,韓國、美國、俄羅斯、日本、馬來西亞成為假期入境旅客主要來源國。得益於中國免簽政策與節慶氛圍,外國遊客積極參與中秋活動,親手製作月餅、穿漢服賞月、體驗中國文化,形成「雙向旅遊熱」。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