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證監會於近日正式核准「華夏 Solana ETF」在港交所上市,這將成為亞洲首隻、同時也是全球主流金融市場上首個Solana現貨ETF。這一舉措標誌著香港在虛擬資產金融化的監管進程上,再度領先美國。
據悉,「華夏 Solana ETF」由華夏基金(香港)管理,計劃於10月27日正式掛牌,並在港交所設立三個貨幣櫃台——港元(03460.HK)、人民幣(83460.HK)及美元(09460.HK)。每手交易單位為100份,管理費為0.99%,全年經常性開支比率預計為1.99%。該基金支援現金(in-cash)及實物(in-kind)申贖,主要交易平台為OSL Exchange,主托管人為中銀國際英國保誠信託有限公司,副托管人則為OSL數字證券有限公司。
這是繼2024年香港批准比特幣與以太幣現貨ETF後,第三類加密貨幣現貨ETF獲批。此前,巴西、哈薩克斯坦及加拿大等國已先後推出Solana現貨ETF,但在亞洲金融中心層面,香港的「華夏 Solana ETF」仍屬首例。
領先美國 SEC核准程序受阻
外媒指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原計畫於10月核准多家機構提交的Solana現貨ETF申請,包括富達(Fidelity)、灰度投資(Grayscale)及21Shares等。不過,由於美國政府自10月1日起部分停擺,導致SEC審批進度受阻。
21Shares更於10月15日向SEC遞交8-A12B表格,這是ETF在交易所掛牌前的最後步驟之一,若非停擺影響,業界原預期美國或將搶先於香港上市。
業內人士分析指:「美國SEC的行政延宕給了香港機會。香港在明確的監管框架和開放態度下,正加速成為亞洲虛擬資產金融中心。」
未設質押功能 因安全疑慮暫緩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香港監管機構自今年起已允許虛擬資產現貨ETF提供質押(staking)服務,但「華夏 Solana ETF」首發時並未包含此功能。
據消息人士透露,此舉與近期質押服務商Klin疑似遭黑客攻擊事件有關。該事件波及瑞士平台SwissBorg,引發監管層對質押安全性的再度審慎評估。消息人士稱:「目前Solana質押收益率約7%,未來若監管認可,相信華夏的產品將有機會增加質押功能,進一步提升吸引力。」
質押是指投資者將加密貨幣鎖定於區塊鏈網絡,用於交易驗證及治理,並獲取收益,從傳統金融角度看,相當於為資產提供「收息」途徑。
作為中資公募基金在港的重要代表,華夏基金(香港)早於2024年4月推出華夏比特幣ETF(03042.HK/09042.HK/83042.HK)及華夏以太幣ETF(03046.HK/09046.HK/83046.HK),後者於2025年5月增設質押功能,成為全球首批具備質押收益的以太幣ETF之一。
此次推出Solana現貨ETF,意味華夏基金已在港交所構建起涵蓋三大主流加密資產的ETF產品矩陣。
儘管近月加密市場波動,中資機構在香港的數位資產業務仍在穩步推進。10月15日,招銀國際推出的一只掛鉤代幣化產品的貨幣市場基金,宣布將分銷渠道擴展至BNB Chain(幣安鏈),進一步深化區塊鏈資產化的布局。該基金規模超過38億美元,除BNB Chain外,亦支援以太坊、Solana、Arbitrum及Plume等多條公鏈,供專業投資者買賣。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