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尚待完善

支援體系亟需優化
11/11/2025
1351
收藏
分享
支援體系亟需優化

為了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與其他學生一樣入讀普通學校,特區政府多年前已在正規教育的普通班內實施融合教育,藉此推動教育平等與社會共融。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4/2025學年的融合生總數有2,870人,較上一學年增加243人,與2020/2021學年相比則大幅增加839人,融合教育需求持續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幼兒及小學階段的融合生人數有1,762人,佔總數的六成,預計未來初中及高中階段的融合生學額需求將大幅上升。然而,本澳現時共有51所學校提供融合教育,其中僅有21所提供“一條龍”服務,導致部分在未設中學部學校就讀,且未獲保送中學的融合生,在升讀初中階段面臨學位銜接困難。當局應積極推動更多中學開辦融合教育,並完善小升中的融合學位銜接機制,以應對階段性學額激增需求。

隨着融合生人數持續增加,師資配置需求亦隨之上升,擴充相關專業人力資源刻不容緩。當局雖透過培訓課程、校本資助及高等院校課程改革,提升教師對特殊教育需要的認知與技巧。然而,面對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增長,現有人力資源仍顯不足。因此,應制定更具前瞻性的師資培訓與專業團隊發展規劃,系統擴大教師及專業人員規模,確保各階段的融合生能獲得適切支援。

另一方面,及早發現兒童發展遲緩並及時介入,不僅能減輕障礙程度,更有機會協助相關兒童趕上正常發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投入1元於早期療育,可節省未來特殊教育成本3元,且3歲前進行早療的成效是3歲後的10倍,充分顯示早期介入的顯著效益。然而,本澳早療服務資源緊張,家長反映輪候時間過長影響治療成效。如何完善早療體系、優化服務流程,值得當局深思。建議當局研究與私人機構合作的可行性,建立分流機制,提升服務供應與成效,從而為不同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關顧,共創包容平等的教育環境。

立法會議員、社會服務者李良汪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