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假牙計劃經濟審查

擴公營牙科服務縮輪候
18/11/2025
1604
收藏
分享
擴公營牙科服務縮輪候

衛生局自2019年起與非牟利醫療機構合作,以先導計劃形式推行“長者假牙計劃”,其後轉為恆常措施並命名為“長者安裝假牙計劃”,受惠年齡由最初的80歲以上逐步下調至65歲或以上,實現了對全年齡段合資格長者的全面覆蓋,惟有關計劃規定申請者須為社會工作局經濟援助的受益人。

事實上,本澳不少退休長者僅依靠每月養老金生活,即使未符合或未有申請領取經 濟援助,仍有實際的經濟壓力,難以負擔安裝假牙的費用。現行的經濟審查機制未能支援有關群體,導致部分有實際經濟困難的長者未能受惠。隨着本澳人口老化問題持續加劇,預計未來將有更多長者對安裝假牙服務產生需求。為此,建議政府主動開展全澳長者收支狀況調查,並進行科學分析,以制定更具彈性、更貼近長者實際經濟負擔能力的審查標準,使公共資源能更精準地投放,惠及更多有需要的長者。

公營牙科服務供不應求的問題同樣值得關注。衛生中心口腔保健門診預約經常額滿,有居民反映若上半年未能成功預約,便須等待下半年名額開放後再次嘗試,足見服務需求殷切;仁伯爵綜合醫院口腔科的排期覆診約需6個月,漫長的輪候時間令居民憂慮未能及時獲得治療,更擔心“小病變大病”。此外,離島醫療綜合體北京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設有口腔科,但目前只有1名醫生,且尚未開展衛生局的口腔科轉介服務,未能分擔相關公營醫療服務的壓力。

為應對相關公營醫療服務的壓力,特區政府應從多方面着手,持續檢視公營及資助非牟利醫療機構牙科門診服務的使用量,進一步評估中長期需求趨勢。待協和醫院澳門醫學中心口腔科設置完善後,亦應儘快啟動轉介服務機制,以縮短公營口腔科病人的輪候時間。同時,積極推動公私營協作,適時將相關服務下沉到私營醫療機構,讓包括長者在內的居民能儘快獲得牙科保健和治療,以助力公營、非牟利及私營醫療機構三方並行發展。

立法會議員、社會服務者李良汪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