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零售基金市場在2025年展現強勁復甦勢頭。香港投資基金公會公布,2025 年首三季度零售基金淨銷售額達156.86 億美元,不僅大幅超越2024年全年的 123 億美元,更創下2015年以來新高。淨銷售額為基金總銷售減去贖回後的數字,被視為反映投資情緒的重要指標。

投資基金委員會聯席主席鄒建雄指出,今年迄今的破紀錄淨流入,反映投資者信心回升,而利率進入下行周期,使部分原停泊於定期存款的資金重新流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等收益型資產。他指出,多元資產的股債混合基金同樣表現突出,顯示市場對「穩健收益加增長」的配置需求同步升溫。
債券基金成最大贏家
在各類零售基金中,債券基金今年前九月錄得 108 億美元淨銷售額,居所有資產類別之首;貨幣市場基金亦錄 29.41 億美元淨流入,延續過去一年多以來的避險資金趨勢。不過,自 8 月起貨幣市場基金開始轉為淨流出,顯示部分保守資金正在重新尋找更高回報渠道。
股債混合資產基金同樣錄得 17.27億美元淨銷售額,為今年另一吸金亮點。
相比之下,股票基金仍現淨流出4,000萬美元,但已顯著改善——2024 年同期的股票基金淨流出高達21.65億美元。
相比之下,股票基金仍然錄得4,000萬美元的淨流出,但與2024 年同期逾 21 億美元的大規模流出相比,情況已大幅改善。細分各股票類別可見,全球股票基金成為主要吸金來源,前三季錄得17.41億美元淨流入;但與中國相關的股票基金仍面臨贖回壓力。即使香港股票基金、大中華股票基金與中國股票基金今年以來皆錄得雙位數的亮麗回報,投資者仍選擇淨贖回,三類基金在前三季分別錄得 2.32 億、3.09 億及4.92億美元的資金流出。
鄒建雄認為,這反映國際資金對中國相關資產仍存疑慮,但整體氛圍相比過去兩年已有顯著改善。他指出,香港基金業界普遍預期 2026 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將進一步上升,亞洲市場有望重新受惠,當中內地及香港的股票類基金預計將成為明年的重要配置標的。
韓國股票基金今年表現最佳
若從整體銷售規模觀察,今年前三季零售基金的總銷售額達 825.58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 35%。債券基金與混合資產基金的增長尤其顯著,而貨幣市場基金的銷售額則按年大增超過一倍,顯示即使部分資金在 8 月後轉向,前期積累的需求仍然龐大。股票基金的銷售額亦較去年明顯回升,反映企業盈利改善與市場波動收窄均有助提振投資意願。
從投資回報看,截至11月 15 日,2025年度表現最強的是韓國股票基金,年初至今回報達 75%,領先所有基金組別;拉丁美洲股票基金以 43% 回報位居第二,而香港股票基金、大中華股票基金與中國股票基金則分別錄得 37.2%、31.5%及 30.9% 的增幅。在三年累計回報方面,台灣股票基金以91.6% 的成績居冠,韓國及北美股票基金則以近六成的回報緊隨其後。日本及全球股票基金亦錄得超過五成的三年期增幅,顯示長線資金持續受惠於亞洲及全球股市的周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