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社交平台近日出現大量提供「扮演父母」服務的廣告,聲稱可按客戶需求,在見家長、社交聚會或情感場合中「專業出演」爸媽或親友,並以「演技精湛、值得信賴」作為宣傳賣點,甚至有經紀人稱「見對象穩過倪大紅」,引發社會關注。
據《瀟湘晨報》報道,這類「臨時父母演員」服務已逐漸形成產業鏈,部分經紀公司亦加入提供線下演戲配套,不少客戶留言稱,演員能以「有溫度的演技」圓場,有人甚至獲對方家長誇讚「態度好、性格好」。
然而法律界對此現象提出警示。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指出,假扮父母本身不構成犯罪,但可能違反公序良俗,並在特定情況下產生民事責任——例如如果一方以「假父母」掩飾背景而促成婚姻,日後離婚時,法院可能將此行為視為過錯因素,影響財產分配及子女撫養判決。
更嚴重的是,若假扮行為涉及詐騙,例如以虛構家庭背景騙取金錢,而演員明知並參與其中,則將被追究刑事責任。近期湖北一宗「騙婚」案件中,「大肚女友」甚至找人扮親友協助詐騙,更凸顯該行業潛在風險。

內地社交平台近日出現大量提供「 扮演父母 」服務的廣告。 (網絡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