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學習的迷思
10/03/2016
33154
收藏
分享
快樂學習的迷思
快樂學習的迷思

鄰埠香港最近的新聞熱話,是五日來便有四宗學生自殺事件,自去年9月開學至今,短短半個學年已經有十六名學生自殺,比上學年全年還要多近一倍。有人指當今年輕一代抗逆力差,有人則歸咎於學業壓力和生活環境等「社會的錯」。

雖然本澳鮮有發生學生自殺事件,但不代表本地莘莘學子在求學路上沒有面對壓力。有團體於2013年就曾做過澳門學生學習壓力問卷調查,調查發現過半澳門中學生表示自己的學習壓力較大或非常大,近八成的本澳中學生認為澳門教育機構和各學校有必要採取措施,減輕中學生壓力。調查亦發現六成半澳門中學生認為學習壓力為自身的學習生活帶來負面影響,超過四成本澳中學生認為來自父母、學校和考試等方面的壓力是最主要的學習壓力來源,在各種學習壓力中,考試負擔對澳門中學生帶來的影響最大。

一個廣為人知的本澳「風土病」—留級率高,可以說是本地生最大的壓力來源。本澳15歲前的學生留級率,於數年前曾高達43.7%,居世界首位。這情況近年有改善情況,然而留級制度是一把雙刃劍,有效發揮留級制度的優勢,緩解其負面影響,降低留級率,可給社會發展帶來長遠的積極效應。政府去年建議小學一至四年班不設留級,獲得不少贊同,但亦有家長表示,現今的教育制度下,愈是「名校」愈只著重優生的培養,而對差生則棄之如敝履,所以希望在為留級設限之同時,亦投放資源於協助成績較差的學生補底,讓他們從後趕上。

在一連串不幸下,坊間有不少聲音聲討現今的學生都接受填鴨式教育,個個都在追趕起跑線,功課多補習多興趣班多測驗考試多,壓力也就自然多,就是對學習的興趣愈來愈少。「快樂學習」的口號被重新搬上枱面,雖然亦換來不少負評,諸如「快樂的學習,根基一定不紮實」、「快樂學習找得到快樂工作嗎?」、「學習是必須付出痛苦的代價,才能收成快樂的果實」等,但亦可見在許多反對的回應者心中,過去的學習歷程大多是痛苦的經驗。

「快樂學習」的設計概念,是希望在學生學習壓力較小的情況下,老師能透過教學設計引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但如果令快樂學習變成先要「快樂」才有「學習」,那「不學習」當然是內心的選項之一,那有可能出現「在不快樂的情況下就寧願不學習」的另一選項。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結果,如沒有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拉低了學生的平均素質,換來投身社會時成了就業環境難以提高薪資的藉口,快樂學習的結果卻可能不怎麼快樂。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與熱情、教會孩子學習的方法與策略,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懂得為自己設定目標、培養積極正向的態度,學習怎樣面對壓力與失敗,這些都不僅是「快樂」就能做到,亦比考試成績更為重要,也是家長和老師不應該放棄的期許。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