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

永不枯萎
11/05/2018
29523
收藏
分享

想象一下,在現實社會,當你遇到挫折、遭遇傷病,甚至身有殘疾時,有多少朋友、同學、同事,能夠無怨無悔地支持你?能夠無微不至地照顧你?這樣的角色,人們往往最先想到母親,那位天天叨叨念念,掛念你是否吃飽穿暖、幾時返屋企的母親。她們為你的成就開心、為你的煩惱憂慮,無論你的薪水高低、長相美醜、成績好壞、健全或殘疾,每個孩子都是母親心中的寶貝。

後天星期日是母親節,本報專訪了三位本地母親,她們的孩子或許受先天疾病或後天傷殘所苦,仍都無怨無悔奉獻母愛,三人遭遇的情況不同,但都表示「會照顧孩子直到沒有能力為止」,她們的案例提醒我們,無論命運多麼殘酷,母親緊抱孩子的雙手永遠不會鬆開,而我們的社會,或許可以提供她們更多力量。

30歲的肉身孩子的靈魂 「 一日我仲有力氣 都會照顧他」

十年前的一場交通意外,令當時在台灣求學的阿樂命運變調,頭部受到重創的阿樂,心智只剩下孩童程度,行路、去廁所、洗澡甚至站立,都需要依靠母親照顧,樂媽說,「一日我仲有力氣,我都會照顧個仔」。

30歲的阿樂由於十年前一場交通意外導致腦幹損傷,無法自理日常生活。 (陳嘉俊攝)

那夜凌晨的一通電話

阿樂今年30歲,是家中最年輕的兒子,十年前赴台求學,在中正大學就讀地環系。2008年10月,阿樂如同平日般騎著電單車載著女朋友,卻在經過數百次的校門前發生車禍,阿樂頭部著地。

回想起十年前的那一夜,樂媽心情變得惆悵。「2008年嘅10月31日(阿樂)發生咗車禍,係夜晚10點鐘」,由於樂媽身在澳門,她只能隔空想象事情的發生,祈求兒子平安無事,「初時一聽到真係暈.啦,唔知點算好,又瞓唔著」,「4點幾鐘再打返電話嚟,話做咗手術,好成功,自己就鬆一口氣」。但醫生仍然要樂媽趕緊去台灣,「如果他一次醒返就無問題,一周之後危險期過咗,就能變回正常人一樣」。

死亡與殘疾 最痛苦的抉擇

但當樂媽隔日趕抵台灣後,期待的甦醒卻沒有發生,第三日阿樂就進了加護病房,由於腦壓突然上升,必須再次動刀做手術,但這次手術卻意味著阿樂永遠沒辦法變回正常人。樂媽必須做出最悲痛的選擇。

在醫院人員的安排下,樂媽與其他親屬住進了手術室旁的家屬宿舍,每日看著從門縫間穿梭行過的醫生、護士,樂媽茶飯不思,徹夜難眠。

手術後的阿樂仍然沒有甦醒,時間就這樣在淚水與憂傷中緩慢流去。看著病床上一動不動、被層層紗布包裹的阿樂,樂媽終究按耐不住心中的悲痛,「我當時就話,點解咁樣,叫聲媽咪啦,叫聲媽咪啦。兩個幾月啦,你昏迷兩個幾月啦」。

六次腦部手術 痛在心裡

前後六次的腦部手術,由加護病房轉移到普通病房,身上仍插滿一根又一根的管子,特別是插在喉嚨的抽痰管。每天樂媽都要用插在喉嚨的抽痰管,幫昏迷不醒的阿樂抽痰,否則可能會阻礙呼吸,但對於樂媽來說,抽痰的過程相當痛苦。因為要上下移動插在喉嚨的抽痰管,樂媽深怕錯手插傷兒子,每次都是含著淚,咬緊牙關去完成護理。

由於負擔不起請看護的費用,樂媽與阿樂舅父、哥哥一同在台全職照顧阿樂,悉心照料數月後,阿樂終有甦醒的跡象,當他的雙眼睜開,卻不是從前那個阿樂,心智如同坐上時光機,回到嬰兒時期。由於阿樂腦幹嚴重受損,生活無法自理,語言交流上也只能回應簡單的一兩個字。儘管如此,距離意外發生兩年後,一家人終於得以返回澳門。

阿樂一米八的身高,令樂媽照顧時相當吃力。 (陳嘉俊攝)

「我老咗之後點算 我成日問自己」

八年過去了,樂媽重返下環街街市賣豆腐的工作。每朝早5時起身,為家人及工人們煮早餐,中午休息時間回來家中照顧兒子並為家人煮午飯,下午4時再回去街市擺檔,晚上7時多回家煮晚餐, 中途有沒有休息過? 樂媽表示「日日都係咁,每朝5時起身煮早餐,日日都係咁」。

談及未來,樂媽不禁再度流淚「我最心痛佢係唔識得自理自己,我都60歲啦,哥哥都有家庭,點算好呢……早兩年我自己都仲開朗啲,到呢兩年我真係好愁,因為見到個仔依家咁,當然我在生一日都會照顧佢,但將來我老咗之後點算呢,我都成日自己問自己啊」。

「 我老咗之後點算?」是樂媽最煩惱的問題。(陳嘉俊攝)

訪談的最後,樂媽表示母親節會與家人一起外出吃飯,「家嫂(哥哥的老婆)話請我哋食飯」,而記者亦問阿樂「母親節有無說話想同媽咪講?」此刻,阿樂聽懂記者的說話,慢慢伸出左手,捉著母親的右手,低下頭說「母親節快樂」,並為母親送上一個飛吻。

世上只有媽媽好。在訪談最後,樂媽捉著阿樂的手說「我希望你早日康復,行返路已經係最大恩惠,媽咪就最開心啦。」。

家有天使兒一點點小進步 是媽媽的大安慰

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為人父母的盼望,如果子女從小患罕見病,甚至智力有缺陷,無法照顧自己,必定會為父母帶來很大的打擊。瑩瑩是兩個小朋友的媽媽,大仔昊昊今年四歲,罹患罕見遺傳病「天使綜合症」,兩歲的幼女則患有學習遲緩症,一雙子女均患有疾病,對每位母親來說都是沉重的負擔,但瑩瑩說:「起碼他們選擇了我,我會照顧他們直至我沒有能力為止。」天使綜合症(Angelman syndrome)是一種基因缺陷造成的疾病,發病率僅有四萬分之一至一萬分之一,患者臉上常有笑容,但缺乏語言能力、過動、智力低下。雖然腦部結構與常人無異,但腦部及身體的發育遲緩,移動與平衡均有困難,甚至有八成患者有癲癇症狀。

瑩瑩向記者表示,她懷孕後做足產檢,孕期及生產過程均一切正常,但昊昊一歲時,仍然無法吃東西、走路,經過檢查,於兩歲四個月時確診患有天使綜合症。她回憶,當時的生活比死還要辛苦,甚至會有與昊昊一起跳樓輕生的念頭。

多得治療師的鼓勵,看見昊昊一次次進步,才讓瑩瑩有捱下去的動力,「捱多一會兒就捱過去了」,瑩瑩說。

瑩瑩說,罕病童家長不該在家自怨自艾,應該多走出去,讓孩子過正常的生活。 (許捷航攝)

外人不理解「 怎麼不管好小孩」

除了需要瑩瑩24小時全天候的照顧,昊昊的病也令他的外表和行為與別不同,容易引起別人注視。瑩瑩描述昊昊,感到很高興開心的時候他會搖晃,還有不斷流口水,別人見到難免會竊竊私語。不熟悉的人就會責備她不管束好小朋友,初時都會感覺很難受。作為母親沒有人想自己小朋友有病,「即使有病都好,我都想他們過些正常的生活」。

天使症最令父母擔心的,是隨之而來的癲癇症。瑩瑩表示,上次昊昊回校睡午覺時,癲癇症突然發作,她形容兒子當時全身抽搐眼睛合不埋,很像拍戲時吞下毒藥嘔白沫的場面。而她只能睜眼看著,內心非常痛苦,苦問兒子做錯了甚麼?「出生開始就要受這些苦痛,很害怕下一次癲癇症發作時不在兒子身邊,就不堪設想」。

即使有病 都要過正常生活

雖然天使綜合症患者有中度至嚴重的智障,但他們的認知能力比表達能力強,能夠明白別人的意思。瑩瑩指昊昊的能力不差,他的記憶力好和能夠感覺你的情緒。若果你看著他發怒,他會哭。若你開心的話,他會抱著你親親,這細微的動作對媽媽是極大的安慰。從不同的治療中她最大的期望是,昊昊能夠「自己說話表達,自己可以吃飯,去洗手間去沖涼」。

瑩瑩說,罕見病的家長不要屈在家中自怨自艾,要讓小朋友過正常的生活,理解的人一定會去支持你的。

單親媽獨力照顧唐氏女 琳琳媽媽:唔辛苦 都係咁過

一般的單親家庭,要照顧年幼的子女又要負擔家計,已經無比辛苦,試想若孩子又患有疾病,那又是何等的重擔,「琳琳媽媽」就是在這樣的壓力下生活,但樂觀的她,面對記者時仍笑稱「即使生活不如預期,仍能知足常樂」。

當半年前因生活磨擦與丈夫離婚時,琳琳媽媽身邊只有讀中學的大女,以及身患唐氏綜合症的四歲幼女琳琳。琳琳媽媽需要母兼父職,既是家中經濟支柱,又要為一雙女兒處理大事小事,洗衫、煮飯、接送上落課「一腳踢」。琳琳媽媽說,「唔辛苦,都係咁過」。

四歲的琳琳是唐氏症患者,小小年紀已經經歷過胸腔手術。 (許捷航攝)

小朋友開心 自己就開心

五年前懷上琳琳時,本以為要過上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誰知懷孕十三周時,才得知腹中胎兒患有唐氏症。「崩潰」是琳琳媽媽的第一反應,琳琳出世後,由於身體機能較差,呼吸系統有問題等,不足四歲的琳琳已經經歷了胸腔手術,也更需要加倍的照護。

不願進食是琳琳媽媽最大的煩惱,「餵一餐飯有時要一粒鐘」,儘管每日悉心照料,因為唐氏寶寶智能與發育遲緩,琳琳仍比其他小朋友瘦弱,而且幾乎每日出門,都要上演「大龍鳳」,「你叫佢向左佢就向右,你愈追佢佢就愈開心」,雖然談吐間表示不滿,不過一句「其實媽咪洗乜開心,小朋友開心自己就開心」。為小朋友的笑容,再苦都往肚裡吞。

琳琳媽媽獨立撫養一對女兒,她不覺得辛苦,反而覺得日子過得踏實。 (許捷航攝)

申請社屋 遲遲不獲通知

離婚後家裡頓時失去一半收入,只有靠自己的工作去養活一家三口,「揾幾多使幾多」是他們的寫照,一萬多元的生活費僅能滿足衣食住行,雖然政府會負擔琳琳的醫療開支,但房租就成為其最大負擔,申請社屋亦遲遲未獲得通知。這樣馬不停蹄的生活,對琳琳媽媽而言卻是知足常樂,「好知足,因為太過踏實,每日返嚟就對住佢哋,星期六日就休息,可以陪下佢哋玩,照顧下佢哋」。

雖然可以樂觀面對生活突變,亦難免擔心一對女兒未來的生活。「最擔心琳琳將來唔識照顧自己,無理由要拖累家姐」。她表示,琳琳目前被評估為唐氏綜合症中的輕度患者,認知能力亦在同輩中相對出眾,不過亦有在日後惡化的個案,擔心其日後難以自理,但獨力撑起一頭家的她已經分身乏術,亦「唔擔心得咁多」,只可以見步行步。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