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鴿」後 民署補植逾兩千棵樹

前車之鑑 改植抗風品種
03/09/2018
27816
收藏
分享
前車之鑑 改植抗風品種
前車之鑑 改植抗風品種
前車之鑑 改植抗風品種
前車之鑑 改植抗風品種

去年8.23強颱風「天鴿」吹襲期間,大量樹木及植被損毁,民政總署已進行重新種移樹木工作,民署園林綠化部綠化處處長吳紹偉表示,「天鴿」風災主要樹木損耗的重災區為黑沙環區和新填海區 ,倒塌的樹木高達數千棵。截止今年7月,全澳已補植人行道樹1,680棵,公園則有559棵,暫時補植進度逾2,000棵樹木。

截至今年7月,民署人員補植人行道樹共1,680棵。(張庚睿攝)

吳紹偉稱,風災過後得到廣東省林業廳的協助,為本澳規則樹種,以往常種植的榕樹,由於人與車的交通量比較大,早已不適合在本澳種植,廣東省林業廳則建議種植抗風品種的樹木,例如是常見的大葉紫薇、黃金蒲桃和紅花玉蕊等,適合澳門街道種植的品種。首階段將會補植人行道樹,未來將於綠化帶種植樹木。

民署園林綠化部高級技術員張羽翀表示,在樹木補植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前期準備苗木時,他解釋,由於「天鴿」重創港澳地區之外,珠海和中山一帶的城市亦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本澳的苗木主要來自國內的苗場種植,須在短時間中籌備眾多苗木及保證質量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正式開展工作後亦發現到很多不同的問題,在風災過後,民署因應現場環境重新作出檢視,例如在道路管網上亦發現問題,現時已不適宜在淺層區域或管網太多的路線上再重新種植樹木等問題。另外,踏入颱風頻繁季節時亦大大影響到施工進度。

民署園林綠化部高級技術員張羽翀介紹,「天鴿」過後,民署特製一個能夠保護樹木的微搖晃動態支撑,加強抗風性的作用。 (張庚睿攝)

特製樹木支撑 加強抗風性

張羽翀稱,澳門容易受季風及颱風影響,而樹木在生長過程中容易受風擺動,如用過硬的支撑物去箝制住樹木則會導致樹根紮穩速度緩慢,故在「天鴿」過後,特別製作出一個能夠保護樹木的微搖晃動態支撑,可令樹木在日後面對風災時,建立抗風性的作用。

對於「天鴿」後,有指民署清理倒塌樹木的工具不足夠,現時有否增購相關設備的問題,張羽翀則形容「天鴿」是50年一遇的天災, 在設備問題上,民署是有一定量的防災救災用具,但面對「天鴿」如此龐大威脅時,須動用民間更多的力量,包括駐澳部隊亦出動給予物資一起清理路面等情況。他認為在「天鴿」中得到很多契機,民署將善用現有的人力及工具外,亦採購更先進的樹木瀏覽技術安全用具、夜間照明等,讓日後面對天災威脅時會有更好的應對策略。

山林未來補種樹木達35,000株

對於民署早前表示,未來於山林修復補換35,000株樹木的計劃,園林綠化部自然護理處處長郭菲力表示,「天鴿」風災對澳門的山林破壞程度有一定的影響,受災面積亦達500公頃,約有逾50萬棵樹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他解釋,由於受損面積太大,民署採用「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方式,首先在下半年開展山林生態修復工作,優先進行離島12條步行徑十米範圍內約30公頃的生態修復工作,換種及補種樹木達35,000株。

民署今年除計劃加大綠化種植工作,另再進行山林林分改造,改造面積約為一公頃,位於路環媽祖文化村旁。 (張庚睿攝)

郭菲力稱,在修復上採用三個森林景觀型態,包括有觀花型森林景觀、彩葉型森林景觀和觀果型森林景觀,希望透過森林景觀的改造,令到澳門以前單一綠色的山林環境,轉變成一年四季都具有觀賞價值的景觀,期望將本澳的森林高質素地重建,而在樹種上方面都選用了萬生、長壽、抗逆性強的華南地區鄉土樹種,確保提升澳門山林環境。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相關新聞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