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委託顧問公司

研究「工厦再利用」
16/01/2019
24262
收藏
分享
研究「工厦再利用」

工務局透露,都市更新委員會正根據現行法律的相關規定,就工廈再利用進行討論。 (資料圖片

本報早前專題報道本澳「工厦活化」計劃失敗,令全澳佔地約40萬平方米的110幢工廈空置多年一直未被再利用。工務局透露,都市更新委員會正根據現行法律相關規定,就工廈再利用進行討論,現時行政當局已委託顧問公司就此議題開展研究。

立法會議員何潤生早前就「工厦活化」提出書面質詢,指出特區政府曾經於2011年4月推出「工厦活化」計劃,鼓勵業權人將工業大廈重建成住宅單位,但試行三年至2014年4月暫停計劃,只有15宗申請,兩宗獲批。歸根究柢,工廈「工厦活化」問題受制於工廈業權分散,由於將大廈全幢清拆重建必須取得全體業權人同意,在統籌上具有一定難度,只有單一業權的工廈較容易推行活化計劃,加上工業大廈只能從事工業活動,現行法律並不容許工業與商業、住宅用途混合使用,而《民法典》規定轉成住宅或商業用途,同樣須徵得百分百業權同意,倘若不以創新思維面對問題,完善法律法規,「工厦活化」之路將會舉步維艱。

土地工務運輸局日前書面回覆何潤生議員書面質詢時稱,都市更新委員會正根據現行法律的相關規定,就工廈再利用進行討論,都市更新委員會下設的專責小組已就降低樓宇重建的業權比例進行研究並提出相應建議,該項有關業權比例的建議將同樣適用於工廈。

針對何潤生議員提問,何時公布「工廈活化」成為文創、培訓或體育場所等用途的研究結果。工務局指出,根據文化產業基金資料顯示,文創企業大部份屬初創微企,受資金所限,傾向選擇租金低廉的工作室。現時有不少文創企業進駐工廈,基金資助的企業中,約50間設址於工廈中。因此,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首階段,通過資助不同定位的服務平台,基金要求其提供低於市場價的服務收費,協助進駐的文創企業,降低文創工作者的創業門檻。

檢舉
檢舉類型:
具體描述:
提交
取消
評論
發佈

力報會員可享用評論功能

註冊 / 登錄

查看更多評論
收藏
分享

推薦新聞

找不到相關內容

七日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