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暨青年局委託顧問公司就「2017 - 2019持續進修發展計劃」中期評估開展問卷調查,昨日結果出爐,調查訪問逾7,000人的結果顯示,有近80%考生認為計劃能夠幫助自己報考期望的證照,反映計劃涵蓋的課程及證照考試範圍足夠,能夠提升個人能力。另外,有70% 市民認為當局對有關機構的巡查工作足夠,也有人建議設立恆常評估機制。
中國電信昨(19)日於粵港澳三地同時發布「數字灣區方案」,為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提供低時延精品專網及其他創新服務,助力灣區實現雲網融台,以改善營運和促進創新。中國電信澳門助理總經理陳彥鳴(圓圖)形容這是一個綜合解決方案,主要面向政府和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支持灣區業務發展。 另外,政府文本建議匯流牌照區分為網絡建設和服務提供發牌及經營,陳彥鳴稱,中國電信會積極研究參與這兩種牌照,正準備前期工作,他亦希望隨大灣區發展,本澳早日推出匯流牌照,加快 5G 發展進程。 發布會昨日下午假旅遊塔三樓舉行,澳門中聯辦經濟部副部長朱宏、澳門郵電局局長劉惠明、交通局副局長鄭岳威,以及澳門政府機構和各行業代表130 餘人出席。
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昨(19)日探討監管外僱市場議題。外勞中介職業協會會長歐陽廣球表示,本澳現時約29,000名家傭,絕大部分以旅客身份入境找工作,源頭上難以證明家傭的技能、無犯罪紀錄和健康狀況,政府有必要修法堵塞漏洞。 立法會小組會正審議《職業介紹所業務法》,法案中有條文列明,禁止職業介紹所向旅客身份的非本地居民提供職介服務。歐陽廣球認為,透過職介所引入家傭,職介所能對家傭質量有初步篩選以及培訓,且簽訂規範合約,助僱主家傭分清各自所履行責任,有助提高家傭市場質量。 有不少聽眾擔心家傭外宿會有隱患問題,例如會從事其他工作,甚至有性交易等,希望要求家傭必須留宿。家傭僱主聯會會長歐陽強認為,家傭工種特別,外宿對服務的家庭、社會安全和健康都有影響,認為家傭必須留宿。他又指,根據聯會統計,約30%受訪家庭以3,500元以上月薪聘請家傭,33%受訪家庭以4,000元或以上聘請家傭。也有聽眾反映,現時市場上家傭月薪一般要3,800 元或以上。 澳門海外勞工協會會長林路寧表示,現時家傭不納入最低工資保障,他希望政府立法調升家傭的人工、外宿津貼及醫療保險等,保障本澳家傭。 行政會早前完成討論修改《聘用外地僱員法》法案,當中建議規範從事非專業及家務工作的非本地居民,需持有澳門出入境當局發出的工作憑證,方能入境工作及逗留,藉此區分非本地居民入境澳門是工作而非旅遊,解決非本地居民以旅客身份入境轉為外僱的問題。
符合《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條件的原「海一居」樓花買家,於本周一(17)起可向都市更新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購買將興建於黑沙環新填海區P地段的「置換房」,但有小業主表示,前往辦理申購時,由於沒有物業分層登記,不能申請購買。法務局昨日發出新聞稿指出,申請購買置換房需符合法例要求,「海一居」小業主須已辦妥物業登記才能申購。 法務局稱,按照第8/2019號法律《都市更新暫住房及置換房法律制度》第12條第2款規定,受土地臨時批給失效影響在建獨立單位的預約買受人,以及受讓相關預約買賣合同地位人士,只要預約取得的行為已按照7/2013號法律《承諾轉讓在建樓宇的法律制度》(俗稱《樓花法》)第十條規定作出物業登記,則可按法律規定購買「置換房」。因此,只有在樓花買賣合約已經辦理物業登記的前提下,才具有申請購買「置換房」條件,透過物業登記,可確認樓花買賣合約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核實樓花曾否轉手及最後一手樓花購買者的身份,同時達到公示及對抗第三者的法律效果。 法務局又指, 由2013年《樓花法》生效、2014年4月4日「海一居」項目辦理臨時分層登記後,樓花購買者便可辦理物業分層登記,直至2015年2月25日項目土地臨時批給被宣告失效為止,絕大多數樓花購買者已申辦物業登記。據悉,目前約有數十個小業主未進行物業分層登記,無法購買「置換房」。
一架在澳門註冊的航機被一個外國政治組織騎劫至澳門國際機場,該組織要求澳門特區政府釋放在澳門被囚禁的兩名組織成員,以及提交1,000萬美元贖金,在滿足以上要求後原機返回該組織所屬國家,否則要脅殺害機上人質,包括20 名乘客和八名機組人員。
澳門大學昨(19)日舉行澳大崇文樓啟用儀式,行政長官兼澳大校監崔世安、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中聯辦副主任薛曉峰、澳大校董會主席林金城及校長宋永華教授主持儀式。 宋永華(圓圖)致辭時表示,崇文樓滙聚了大學已成立的中國歷史文化中心、澳門研究中心、孔子學院、中葡雙語教學暨培訓中心、藝術設計中心,以及澳門中小學生人文社科教育基地等富有實力的文教單位,為促進澳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以至全球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扮演先鋒角色。他提到,在國家啟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新時代,澳大將會整合資源、發揮優勢,做出更大的貢獻。 (林嘉欣攝)
黑沙海灘日前出現不少垃圾,引起不少市民關注,當局解釋是由於轉風向,令大量海洋垃圾湧入。雖然有關部門即時通知清潔尅公司加緊清理,但海灘上出現異物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如何加強海灘周邊的衛生管理工作及保護措施,值得當局思考,從而為市民及旅客提供一個安全的遊玩環境,保護本澳珍貴的海洋資源。 日前網上流傳幾張關於黑沙海灘遍布垃圾的圖片,不禁令市民擔心海灘存在衛生安全問題。 海事及水務局其後表示,是由於轉風向,把海上垃圾吹上灘面,當局除了加緊跟進清理外,亦計劃在黑沙海灘泳區裝設兩至三具視象監控系統,用於監測海面情況和海灘環境,讓市民和旅客能即時在手機應用平台和網站上查看,根據情況安排行程。 黑沙海灘是本澳不少市民周末玩樂的好去處,許多家長放假都會選擇帶小朋友前往黑沙海灘遊玩踏浪,平時亦有不少旅客專程到訪,感受與市區不同的大自然風光,夏季更會吸引不少市民前去游泳,今次事件非常影響市民和遊客對本澳海灘的觀感。然而,黑沙海灘上出現異物已經不是第一次,過去不少市民反映黑沙海灘經常出現隨水漂來的油污、樹枝、垃圾等,亦曾發現被隨便丟棄的針筒。但事情大多都是市民發現問題上傳去互聯網,引起社會關注後,有關政府部門才跟進處理,反映部門對於海灘的保護工作需要加強,不要予人後知後覺之感。 黑沙海灘近年受附近地區污染影響,常有垃圾被海浪沖至岸灘上,當局裝設視像監控系統,相信對保護海灘環境有一定作用,同時亦能及時向社會大衆通報,讓市民、旅客知悉避免前往海灘。但最重要的,應是從源頭解決問題,故當局應與相關部門協調跟進,持續有效清理海面垃圾及污染物; 同時加強與內地相關環保部門等的溝通,共同合作做好區域性的宣傳教育,呼籲居民切勿隨便棄置垃圾,提升公民意識,保護海洋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