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昨(25)日下午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酒會」,中聯辦經濟部處長級助理司晨,商會永遠榮譽會長馮志強、崔世昌、莫均益等出席。 澳門建築置業商會會長謝思訓致辭表示,澳門建築置業商會為慶祝國家華誕,舉行慶祝酒會表達歡慶之情,祝願祖國國泰民安,繁榮富強。他又指今年也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澳門社會人民生活和諧穩定,經濟得到驕人的成果,由「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戰略,再而加入「大灣區」的發展模式,澳門已進入新的發展里程碑。 謝思訓指,澳門建築置業商會創會至今,見證著社會轉型,澳門現正處於產業適度多元化的階段,加上新一代青年人努力參與大灣區的發展,澳門在這不容錯失的機遇中,透過「大灣區」的合作,拓展城市圈的建設,發展空間亦將會更廣更闊,而澳門市民也能在更宏大的舞台上建立自己的事業。澳門建築置業商會多年來作為業界的協調角色,今年底同時迎接著新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建置商會將一如既往,與業界配合國家與特區政府的發展政策。同時作為業界代表,在各方面為政府的施政提出意見及建議
由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主辦的第11屆「中國—葡語國家文化周」,將於10 月12日至18日舉行,昨(25)日下午舉行發布會。主辦方指是次活動繼續以「絲路經濟帶,中葡文化路」為主題,發揮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的橋樑和紐帶作用,促進經貿合作交流。 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常設秘書處輔助辦公室主任莫苑梨表示,「中葡文化周」今年於漁人碼頭繼續舉行,攤位由去年20個倍增至今年40個,當中包括歌舞表演、手工藝市集、葡語國家美食推介、葡語國家及地區話劇和藝術家作品展覽,並加入中葡傳統遊戲,增加親子互動。她又稱,活動今年的宣傳範圍擴展至大灣區,希望能吸引更多灣區遊客前來;整個活動經費預算為900多萬元,較去年增加5%,主要因攤位及演出項目的增加等。 在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綜合體的建設進度方面,莫苑梨表示,預料綜合體首期工程將於今年底竣工,工程主要涵蓋會議廳、綜合體大堂等,隨後將展開第二期工程,包括辦公大樓和展覽廳等;她又指目前相關工程進度符合預期。
交通事務局昨(25)日公布修訂《道路交通法》諮詢總結報告,共收集1,498份公眾意見。報告指出,有71.15%意見贊成本澳適宜引入交通違例記分制(俗稱「扣分制」),當局將按公眾普遍贊成的立法方向作深入研究。另外普遍意見亦認同適度提高醉駕、毒駕、酒駕和超速駕駛的刑事處罰幅度、引入停車超過三分鐘熄匙規定等,而檢討違例泊車則收到較多反對意見。
提供優質的托育服務是母親會聖約翰托兒所辦托的目標之一,為持續優化托育服務的質量,提高所內不同崗位員工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母親會屬下四間聖約翰托兒所日前於聖 約翰托兒所(新口岸)舉辦了《奧福音樂導師培訓》工作坊,是次工作坊課程得到莫扎特教育中心奧福音樂教室(Orff 4Kids)課程音樂總監何美茵小姐進行指導,而參與是次培訓的教師及助教共62 人。 導師在教學的培訓課程過程中透過創意律動,利用不同的樂器如:鼓、烏克麗麗及木琴等樂器,讓參與者感受音樂,加強對行進與停止的聽覺和肢體的感受。更與參與者們進行多個活動遊戲,通過實際參與遊戲進行引導教學,講解如何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導師提及故事和音樂律動活動的結合,可以加強幼兒對身體認知及反應,活動需因應不同年齡的幼兒來設計配合。課程結束後,參與者均向導師表示是次培訓對予她們日常培育幼兒的活動提供了幫助及啟發。 母親會聖約翰托兒所期望透過是次培訓課程,讓教師及助教透過音樂教學法的基本理論,讓他們在日常培育課中運用更多的肢體律動、敲擊樂及音樂元素,結合講故事的內容,設計多元化的活動給幼兒,令幼兒可在日常的托育生活中感受及學習音樂的樂趣。
國際作者和作曲者協會聯合會(CISAC)亞太區委員會總裁吳銘樞聯同作曲家、作家及出版社協會(MACA)行政總裁吳國恩及代表等一行,本月20 日拜訪澳門海關和澳門經濟局,獲海關知識產權廳代廳長余益銓、監檢處行動主任鄭華錦、副關務督察蔣力行及區德仁,以及經濟局知識產權廳廳長鄭曉敏、高級技術員黃淑慧和蔡莉莉接見。 澳門海關代廳長余益銓介紹近一年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及推廣工作,並對音樂版權的相關法律與協會進行交流。 海關表示,在各方努力下,近年本澳市民的知識產權意識明顯提高,對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和打擊侵權行為,海關必定繼續努力。 經濟局知識產權廳廳長鄭曉敏認同協會在保護知識產權方面對澳門經濟發展及創作人的智慧創作保護所作出的努力。MACA 行政總裁吳國恩表示,今年是協會成立十周年,非常感謝澳門海關及經濟局這十年來一直對知識產權發展的推動及對MACA 音樂版權工作和活動的支持。
特區政府昨(25)日採取跨部門聯合行動,收回位於氹仔廣東大馬路和沙維斯街周邊合共約21,000 平方米的國有土地。 今次行動收回的土地包括兩部分,分別是位於氹仔廣東大馬路和沙維斯街之間,已被宣告批給失效的四幅土地(BT8、BT9、BT11 及BT12 地段), 合共面積約15,600多平方米,以及上述土地周邊的汕頭街、桂林街和布拉格街合共約5,200 平方米被非法佔用的土地。這些土地內建有棚屋、擺放貨櫃、車輛及盆栽等。 土地工務運輸局早前向相關利害關係人發出勒遷通知書,要求於限期內騰空並交還土地。鑑於自願遷離期限屆滿而相關土地尚未交還,政府昨日採取跨部門聯合清遷行動,一併將上述土地收回,並會作騰空及清遷整治。
一名曾任職莊荷的本地女子懷疑處心積慮 行騙,她以優惠利率兌換外幣為誘餌,從身邊的同事及友人下手,先後騙走24名本地居民合共380萬元巨款。 受害人不甘被騙,向司警報案。警方最終拘捕這名34歲女疑犯,但案中款項去向,目前仍在追查中。
一名在路環某教會任職司機的本地男子,涉嫌利用職務之便,至少三度對一名11 歲女童上下其手。教會院舍院長得悉惡行後,陪同受害女學生報警追究,司警現時已以「對兒童之性侵」罪將涉案男子拘捕。 案中被捕男子姓陳,55 歲, 本澳居民,2017 年開始入職路環某教會擔任司機,負責接送學生。至於受害人為一名11歲女學生,現時在北區某學校就讀小五;由於受害人母親犯事入獄,因此其監護權被判給路環某教會院舍暫代照顧。 據受害人憶述, 本月13、18、及19日至少三次被性侵,涉案陳某駕駛教會安排的七人車接送學生放學,趁隨車人員及其他學生不在時,迅速要求受害人坐上副駕座位,然後再用手摸向受害人的胸部和下體私處。 受害人至少三度被性侵後開始認為事態嚴重,於本月20 日向教會院舍院長道出事件。司警調查後本月23 日在涉事教會將疑犯拘捕,疑犯拒絕合作交代案情,司警於本月24 日依涉嫌觸犯「對兒童之性侵」罪將其送交檢察院處理。 對於有司機涉嫌性侵犯年幼學生,教育暨青年局發出聲明表示痛心,並對相關行為予以嚴厲譴責。教青局指出,事件中,涉事學生主動向信任的人員求助,教青局知悉事件後,亦即時向相關部門及機構了解學生情況,並向相關學生提供輔導支援,穩定學生情緒,減低事件對學生的影響。
2017年8.23「天鴿」風災,是所有澳門人的慘痛回憶,但有人竟利用政府的補助,大發「災難財」。經濟局今年4月向檢察院舉報,指風順堂某地鋪一名女業主,以早已外租且已結業的外賣食店名義申請補助,最終成功申請到近20萬元補助及援助金。司警調查後將該名女業主拘捕。 被捕女業主姓袁,30歲,本澳居民,警方發現,2017年一名租戶向袁某承租風順堂缸瓦巷地鋪開設外賣食店,其後因「天鴿」風災受損而歇業,租戶向政府申請中小企業災後補助金,獲批18,000元。沒想到袁某在同年9月,以該店地址再向財政局重新申請外賣食店開店登記,用來向政府申請災後援助,期間除向當局提交其另一間無受災的食店單據外,亦以原受災店鋪的相片製造假象,最終先後分別獲政府批出50,000元補助金(免還),以及14萬5,000元援助金(無息貸款)。經濟局今年4月透過審查機制發現「一鋪兩申」揭發事件。 司警前(24)日傳召袁某到案問話,她承認因生意現金周轉出問題而犯案,有關騙款亦已用光。警方依涉及巨額詐騙及偽造文件罪,昨(25)日將她移送檢察院處理。
關閘馬路近太平工業大廈昨(25)日中午發生嚴重交通意外,一名87歲的女長者被巴士撞到捲入車底,消防員將她救出後送往山頂醫院搶救,現時仍需留院及接受手術。 消防指女傷者的雙腳懷疑被巴士的右前輪輾過,小腿和腳掌開放性骨折,她被救出時仍有意識。治安警稱事故起因初步懷疑有人沒有使用斑馬線過路。 警方表示,涉事巴士司機61歲,已有七年工齡,昨早6時起上班,事發後通過酒精測試。 他聲稱車輛轉彎時,突然有人橫過馬路因此急剎,但未能成功避開途人。現時女傷者仍需留院及雙腳曾接受手術,警方呼籲目擊者向警方提供事發時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