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社會房屋申請首批162 戶合資格家團,由昨(3)日起按序往房屋局簽署租賃合同及領取單位鎖匙,隨即可作出入住安排。房屋局表示正持續跟進社會房屋申請的審查及分配工作,按本澳各區可供分配的單位數量及類型,於社會房屋總輪候名單內順序甄選家團,經資格審查後,安排合資格家團簽署社會房屋租賃合同。 房屋局稱, 截至2019 年5 月31 日, 社屋申請確定輪候名單內的獲接納輪候家團共6,349 戶。其中經審查符合資格待上樓共162戶,由昨日起每日按序安排前往房屋局辦理入住手續,與家團簽署租賃合同及領取單位鎖匙; 另外, 有566 戶正進行資格審查,37 戶需跟進法律程序,84 戶放棄或除名,一戶中止甄選程序,剩餘的5,499 戶為待甄選家團。 房屋局於2017 年11 月8 日至2018 年2 月7 日接受社屋申請,今年2 月13 日公布社屋申請確定輪候名單,共收到9,621 份申請表,其中6,348 份申請被接納, 3,273 份被除名, 原因包括擁有私人物業、超出收入或資產上限,以及逾期欠交文件等。
自回歸後隨著賭權開放,令澳門這個彈丸之地急速發展;面對土地供應緊張、樓價攀升,要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配合社會發展,加快建設宜居城市,讓市民居有其所,成為了特區政府近年聚焦的施政重點。
「鼓勵人才回澳專責小組」日前召開會議,會上分析近年畢業生就業追蹤調查數據,顯示在外升學的學生,回澳就業率約80%,但博士畢業生回流比率逐年下降。
第三階段「持續進修發展計劃」今年7月為最後一個申請期,「計劃」的資助使用期限截至今年12月31日,教育暨青年局鼓勵居民積極參與並使用「個人進修賬戶」中尚餘的資助款項,並將於下周四(13日)下午4時在教青局一樓仲尼堂舉辦2017-2019「計劃」機構講解會,詳細講解於2019年7月申請為本地持續教育課程及證照考試的程序、審批規定及其他注意事項。由於2019年7月為最後一個申請期,教青局歡迎機構在限期內提出項目申請。 為繼續鼓勵居民終身學習,特區政府於2017年繼續推出第三階段「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為終身學習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澳門居民持續進修,以提升個人素養和技能,從而配合經濟產業多元發展及營造學習型社會。第三階段「計劃」期限由2017 年4 月11日至2019 年12 月31日,凡於2017年至2019年任一年度12月31日或該日前年滿15歲澳門居民可獲得上限澳門幣6,000元進修資助。居民可使用資助參與本地及外地的持續教育課程、高等教育課程及證照考試。有關本地持續教育課程及證照考試參與方面,居民只需持澳門居民身份證直接前往獲批准舉辦課程或證照考試的機構報名便可,不需預先繳交學費。 2017-2019「持續進修發展計劃」推行至今兩年多,得到居民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支持,居民報讀的情況十分踴躍。 此外,澳門本地機構於今年4月向教青局提出的課程及證照考試申請審批結果將於下周五(14日)或之前公布,居民可瀏覽教青局網頁http://www.dsej.gov.mo/pdac/或下載「計劃」手機應用程式,查詢最新獲批准的本地持續教育課程及證照考試資訊。
由市政署主辦的「第33屆全國荷花展覽暨第19屆澳門荷花節開幕式暨歡迎晚宴」昨(3日)晚舉行。是次展覽將聯同來自全國各省、市共95個參展單位的26個荷花展區,加上在澳門多個公園,廣場和旅遊景點布置盆荷、花燈,同時舉辦一系列以荷花為主題的展覽和活動,帶市民認識荷花文化。 開幕式暨歡迎晚宴昨晚假新濠影滙大宴會廳舉行,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外交部駐澳公署特派員沈蓓莉、中國花卉協會會長江澤慧、市政署市政管理委員會主席戴祖義等嘉賓出席。 陳海帆致辭表示,每年6月市政署均舉辦「澳門荷花節」;而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特區成立20周年,今年澳門十分榮幸取得「第33屆全國荷花展」的承辦權,意義重大。 她介紹,這次展覽園「荷園」,以具輝煌氣勢的「大唐盛世」作為主題,以及雍容華貴的「濠江情」作為主題花,聯同來自全國各省、市共95個參展單位的26個荷花展區,加上在澳門多個公園,廣場和旅遊景點布置盆荷、花燈,同時舉辦一系列以荷花為主題的展覽和活動,向市民和旅客展現祖國各地風土人情和區域特色,讓大家了解荷花文化,欣賞荷花風采的同時,也進一步認識新中國成立70週年來取得的成就,以及澳門特區「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
今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澳門大學學生事務部組織大型學生交流團「2019澳門大學優秀學生大連國情考察交流團」到大連作國情考察學習,推動澳大學子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澳門與大連青年和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交流團由團長、澳大學生資源處處長張學森,副團長、學生資源處學生服務及文化活動事務主管張嘉茵帶領澳大文化藝術校隊傑出隊員及研究生宿舍小導師參訪,並獲大連市政協秘書長、辦公室主任安旗,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裘孝鎖,《全國政協報》駐大連記者站站長呂東浩的熱情接待。安旗表示,大連和澳門同為聞一多筆下的七子之一。大連的歷史和發展,就是一部中國人民為了國家發展和民族獨立的近代史。他希望澳大學生能努力積攢本領,未來在中國及港澳台中作貢獻。 呂志和書院、教育學院中文教育二年級、普通話辯論隊隊員柯志華表示,大連船舶重工集團生產的巨大航母、大連東港商務區的繁榮,讓他感受到了中國高速發展的強大。紹邦書院、人文學院英語研究二年級、英語辯論隊隊長劉格至是第二次參加大連交流團,他表示,每次來到大連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在了解中國過去的艱辛歷史中都激發他要學會不屈不撓的精神,不斷努力進步。 澳大代表團到訪了大連市規劃建設館、大連船舶重工集團、大連東港商務區、旅順日俄監獄舊址、東雞冠山景區、旅順潛艇博物館、白玉山景區、旅順博物館、人民廣場、城市音樂館、棒棰島、金石灘地質公園及金石園,親身體驗大連特色農業,並與大連海事大學的師生歡聚晚宴。
根據現時《武器及彈藥規章》法律,只需符合相關條件則可向治安警察局申請使用及攜帶自衛槍械,立法會議員林玉鳳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澳門區域與美國等國家不一,澳門居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仍需警方保護,且澳門發生不當使用槍械事件不多,質疑申請人士範圍是否有必要開放至全澳居民? 「社會並唔鼓勵居民有支槍喺屋企,澳門危險性未去到咁大」。林玉鳳指出,《武器及彈藥規章》法律是在回歸前所訂立,雖則現時的申請仍需通過嚴謹的審查程序,但認為澳門社會形態有變,當局是否可以結合現時治安環境情況進行修訂,她建議新修訂中,使用及攜帶自衛槍械的申請應與個別職位掛喺鈎,例如極具危險性的工種,且需配合適當教育及培訓,方可持有槍械。 議員宋碧琪昨日受訪時亦認同警方需認真檢視有關法律,重新評估申請人士是否仍是全澳居民、甚至該法律是否有存在必要。 宋碧琪表示,據她了解,於賭場任職保安員、退休警員均持有自衛槍械,質疑本澳現時治安環境良好,他們的職業是否仍會對他們造成重大生命危險,而需繼續持有槍械?當局需重新審視及檢討當中的必要性。
繼2016年12月9日一名58歲姓王退休澳門海關關員在海洋花園瞭望台五樓平台疑因病以自衛槍自殺後,上周六(1日)再發生一宗同類事件,一名56歲姓鄧退休治安警副警長疑因病厭世用自衛槍在家中吞槍自盡,再追溯2011年12月5日,一名退休前官至副警長的男子,於新口岸中總大廈外與一名外籍人士爭執時,赫然從身上拔出一支自衛槍,鳴天轟了一槍! 自衛槍的監管、甚麼人適合身攜自衛槍的問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焦點。警察總局局長馬耀權昨日回應自衛槍問題時稱,隨著社會治安逐步安穩,當局近年已進一步收緊相關審批工作,如非必要不會批准獲發,更指出近五年基本上未曾批出自衛槍准照。但馬耀權又稱,至目前為止,當局批出使用及攜帶自衛槍准照約有2,000
上周六(1日)晚上,一名退休治安警副警長懷疑在氹仔一大廈住所內用自衛槍吞槍自殺。經司警調查,初步排除他殺,相信死者因病厭世,案件暫列作自殺案處理,已交由調查科跟進。 司警表示,死者姓鄧,56歲,為退休治安警副警長,於2012年退休,生前擁有自衛槍。死者女兒於1日晚約9時35分到氹仔濠庭都會第15座一單位探望死者,按門良久沒有回應,用鑰匙進入寓所主人房時,發現死者伏在地上,手旁有一支手槍,於是報警。 經調查,司警在死者耳朵上方及耳背均發現槍擊造成的傷勢,而自衞槍亦在其身旁被發現,初步分析其傷口情況與現場環境脗合,同時亦發現遺書等物品。司警初步排除他殺,相信死者因病厭世。
本澳娛樂場周邊今年以來發生多宗治安事件,包括發生本澳首宗以胡椒噴霧搶劫籌碼事件,連同年初警員酒店外鳴槍、酒店命案,與娛樂場相關的罪案相繼發生,引發外界對娛樂場治安問題 的關注。 警察總局局長馬耀權昨(2)日出席澳廣視時事節目「澳門論壇」時發言指出,保安司範疇一直十分關注娛樂場所內及周邊治安問題,而近年本澳整體罪案數量保持穩定,沒有明顯上升趨勢,認為不能僅因近期幾宗案件就認定澳門治安轉差,他強調當局會重新檢討打擊犯罪的策略,以保障市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