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雖為小城,但亦舉世聞名,憑藉著中西文化交匯的世遺歷史城區,以及有「東方拉斯維加斯」之稱的蓬勃博彩業,每年總會有源源不斷的旅客湧入。大量的旅客不僅為澳門帶來了財富,同時亦帶來另一個看似難以解決的煩惱: 本地居民的生活空間和社會資源受到擠壓,原本平靜閒適的小漁村,已經變成一個五光十色的「大賣場」。 在2018 年,本澳入境旅客已經超過3,580 萬人次,創下新紀錄。據統計暨普查局資料顯示,今年4月參團旅客按年增加20.2% 至90.8 萬人次,今年首四個月參團旅客共329.3 萬人次,按年增加14.3%。按照這個增長速度推算,2019 年旅客衝破4,000 萬大關可能性極高。針對旅客「迫爆」問題,社會意見紛紛要求當局考慮本澳承載力、分流和控制旅客數量。 對此,政府當局開始著手研究徵收旅客稅。 若要說旅客稅的利弊意見,正反雙方恐怕都能大書特書,正面因素例如控制旅客流量、減低對社會設施及居民生活的影響,而不利因素就包括損害澳門旅遊城市形象、影響業界及居民收入等。儘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客觀條件和數字可供當局決策分析,例如不同稅款金額、針對不同類型旅客,又如在收取方式方面,若分別按交通方式、遊覽時段甚至留宿與否等不同標準,各自有何影響。 縱觀世界上其他旅遊熱點,日本已經於今年1月份開始徵收國際觀光旅客稅(簡稱出國稅),以出境機票、船票附加費用的形式收取,預計2019 財年將可以帶來500 億日圓稅收。同樣「人滿為患」的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也計劃在今年開始向一日遊旅客徵收入城稅,按照淡季旺季調整,最高為十歐元,可望帶來每年5,000 萬歐元的稅收。以這些例子來看,都是在交通工具費用上附加的方式,相對讓旅客更容易接受。 在旅遊局針對徵收旅客稅開展的調查問卷中,有一題是問及收取稅款可作什麼用途,而當中選項包括現有設施及景點的維護、改善觀光配套、發展現有/新增景點、開展各類旅遊推廣活動、對本地旅遊業界提供支持,以及增加居民福利。平心而論,旅客稅潛在的收益,相對於特區政府的收入和儲備可謂是「九牛一毛」,相較於探究稅收用途,市民可能更希望當局能夠想辦法做好旅遊配套規劃,多向旅客宣傳講解,從根本上改變旅客和市民的矛盾。
新橋區繁盛地段義字街,上周六(25日)發生一宗治安警力戰非洲大漢事件,由於非洲大漢身材魁梧且孔武有力,在被一名治安警截查時激烈反抗,治安警不敵下召來同袍支援,合兩人之力再加上胡椒噴霧,才將涉嫌藏毒的非洲大漢制服。 治安警昨日公布案情時稱,被捕非洲男子姓Nyihiran(i 29歲),坦桑尼亞人,他涉嫌「加重傷人」、「抗拒及脅迫」、「販毒」等罪名,已被送交檢察院處理。 案發上周六(25日)下午5時許,一名治安警巡邏警員在義字街附近發現形跡可疑的涉案非洲漢,於是上前截查。詎料對方即時拔足狂奔,沿途並扔下一小包毒品冰及一小包毒品大麻。 最終警員在另一名同袍協助下,成功在盧九街附近截停非洲漢,但身材健碩的他激烈反抗,混亂中兩名治警員均中拳,其中一警臉部受創,兩名治安警最終出動胡椒噴霧,才將對方制服。 治安警調查所得,由疑犯逃跑時從身上掉下的兩包毒品市值共約3,400澳門幣,另外,治安警亦發現疑犯有吸食毒品習慣。
一名前保險經紀懷疑將友人為女兒購買保險的20萬港元保費據為己有,事主追討多時無果,最終於上月初報警求助。司警前日將涉案前保險經紀帶返警局協助調查,疑犯承認犯案,但拒絕交代案情,被司警控以「相當巨額之信用之濫用」罪移送檢察院偵訊。 司警昨日公布案情時稱,涉案前保險經紀姓黃(33歲)、女性、本澳居民,報稱目前無業。案情透露,一名30多歲本澳男事主今年4月8日報案,聲稱去年打算為女兒購買一份保險,遂向當時任職保險經紀的黃姓友人查詢。 經黃女介紹後,事主打算一次性支付20萬港元購買保險,並於去年3月28日向黃女的戶口轉賬20 萬元。 惟收到錢後,黃女疑將款項據為己有,事主因為遲遲收不到保單而揭發事件。苦苦追討多時仍未能收回款項,於是決定報警求助。司警接報後鎖定作案女子身份,前天(29日)邀請黃女前往司法警察局協助調查,她雖承認私自挪用該筆20 萬元保費,但拒絕透露其他案情。
「第十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昨(30)日早上假威尼斯人酒店宴會廳開幕。行政長官崔世安致辭時表示,「國際基建論壇」高度配合「一帶一路」倡議,旨在促進國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澳門特區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平台。
由中葡論壇(澳門)培訓中心主辦、澳門城市大學承辦的「葡語國家金融合作研修班」於昨(30)日假澳門美高梅宴會廳舉行結業典禮及證書頒發儀式。 本期研修班於5月20日至6月1日在湖北和澳門兩地舉行,共有26名來自巴西、佛得角、幾內亞比紹、莫桑比克、葡萄牙、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及東帝汶七個葡語國家相關領域的官員、業界團體代表和企業主管參加。 是次研修班的課程包括赴湖北開展考察,與當地企業對接交流;在澳門舉辦專題講座,介紹「一帶一路」倡議、中國開展對外金融合作、澳門銀行和保險業政策,以及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等情況。 中葡論壇(澳門)常設秘書處副秘書長丁恬致辭時表示,此次研修班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平台,讓各位學員對中國內地及澳門在金融領域開展合作有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希望各學員回國後能繼續支持中葡論壇工作,積極研究借助澳門平台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在金融等相關領域深化合作,實現中葡論壇與會各方的共同發展。
個人資料保護辦公室早前為公共部門專責人員舉辦講座,邀請華為法律事務部高級法律顧問丁家倫介紹數據保護及資安法律的最新發展,講座吸引逾百名公職人員出席。會上,丁家倫詳細介紹了歐盟《資料保護總規章》的內容,與出席人士分析其適用條件及情況。此外,又介紹了中國的資訊安全法律特點、中國在資安技術方面的個人資料保護措施等,並分析了一些數據外洩的案例。 個資辦稱,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工作的推進,社會對個資保護和網絡保安等議題更為關注,且有更高的要求,為讓公共部門人員了解數據保護及資安法律的最新發展,個資辦在5月10日邀請華為法律事務部高級法律顧問、前香港廉政公署高級調查員和前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首席個人資料主任丁家倫來澳與公共部門人員探討數據私隱及數據保護等問題。
澳門房地產聯合商會昨(30)日下午假科學館舉辦「房地產業界如何創融大灣區」研討會,邀請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王韶,香港房地產協會副會長兼澳門分域主席吳漢梁,中國委託公證人(澳門)、仲裁員李金月大律師,以及德勤香港及澳門稅務及商務諮詢合夥人鄧偉文會計師等擔任研討嘉賓。 澳門房地產聯合商會會長吳在權表示,應了解灣區建設為業界帶來的機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建設具有嶺南特色的宜居城鄉」、「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探索推進在廣東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居民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交通等民生方面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的待遇」等,這一系列的表述,實質上與房地產業發展息息相關。無論生活圈建設、宜居城鄉建設乃至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同等待遇問題,在硬體配套方面都需要房地產作為支撑與配合。 他又稱,隨著灣區建設,三地房地產業發展會有更多交流與合作,例如在設計理念、社區物管服務乃至智慧家居等方面,都可加強交流,彼此優勢互補,可更好地為灣區居民提供宜居生活的硬體配套。 廣東省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王韶表示,內地過往的房地產業較為單一,以商品住宅為主。但今時今日如要助力中國高品質發展,必須要有產業作為支撑。而澳門在灣區中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有關酒店業的經驗可讓內地城市借鑑,對推動內地新興房地產業有所幫助。他又稱,隨著灣區建設發展,城市間的距離和時間縮短,交通會更加便利,灣區的市民亦可選擇跨城市生活
鑑於鄰近地區發生非洲豬瘟個案,為確保澳門居民健康,海關加強口岸截查工作。於本年1月至4月期間,澳門海關在各個口岸查獲的未經檢疫食材,合共約49,265公斤,其中肉類約11,942公斤、家禽約878公斤、蔬菜約35,548公斤及其他食材約897公斤。 此外,澳門海關與巿政署於本月21、22、27及28日,在本澳市內採取聯合行動,分別查獲本澳六間食肆、一間代收公司、一間貿易公司、一間食品廠及13名水客,涉嫌銷售或走私未經檢疫食材,共檢獲蔬菜約392公斤、肉類約37公斤及豆類製品約五公斤。聯合行動期間,海關在關閘口岸亦同時加強抽查,四日內共檢獲蔬菜約1,091公斤及肉類約590公斤。 巿政署將根據《食品安全法》相關條款,對涉案食肆及食材收集者作出起訴,如構成犯罪,最高可判處五年徒刑或科處最高600日罰金;如相關行為屬行政違法,將可被科處澳門幣50,000元至60萬元的罰款。市民若懷疑有食肆購買來歷不明的肉類、家禽、蔬菜作為食材,或發現有非法進口肉類、蔬菜收集點時,請即向海關或巿政署舉報。海關熱線2896 5001、巿政署專線28338181。
澳門海關根據風險管理系統的預警分析,先後截獲兩宗利用兩地牌私家車走私個案,分別搜獲烈酒和肉類,海關依法對兩名涉事司機作出起訴。 前天(29日)下午,一輛粵澳兩地牌私家車經關閘口岸車道出境時,被海關風險管理系統判斷為需接受檢查。關員檢查當場發現私家車尾箱載有五箱未經申報的茅台酒,合共60支,總量共30公升。其後,海關再透過系統截獲另一宗走私案件,一輛入境的兩地牌車被發現藏有30公斤豬肉及一公斤豬內臟,全數未經檢疫。 海關根據第7/2003號法律《對外貿易法》 的相關規定,對兩名涉案司機作出起訴,一經判罰,首宗案件可科處澳門幣1,000元至50,000元罰款,第二宗案件可科處澳門幣5,000元至10萬元罰款,而案中被查獲的貨物均會宣告歸澳門特別行政區所有。 海關風險管理系統自2018年起於各陸路口岸車道投入使用,系統透過數據預警分析,協助海關截獲違規個案,成效顯著。
在日常生活上,大家都離不開智能手機及電腦,很多人因此忽略了保護眼睛健康的重要性,近年視網膜脫落更常見的眼科疾病,其症狀包括出現「飛蚊」(Floaters)及閃光(Flashes),嚴重更可致失明。到底如何防範視網膜脫落? 眼科專科醫生阮燕芬曾診治過不少患上視網膜脫落的病症,可以分享一下她的醫療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