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昨(6)日下午舉行會議,民政總署及行政公職局代表出席,就設立「離島政府綜合服務中心」的定位和進度,以及所提供的服務和優化項目進行介紹。會後委員林家全引述政府代表稱,中心將於明年第一季啟用,位處氹仔濠珀三樓,佔地30,000多平方呎。大樓設有九個服務專區和一個管理小組,並有33個櫃枱,可辦理26個政府部門,共317項服務。同時亦設有24小時服務專區,方便市民在非辦公時間使用所需服務。 身份證明局和民政總署將率先在中心內實施「一窗式」公共服務,並將逐漸推廣至其他部門。 委員江旭純補充,有委員關注中心成立後,會否造成人手不足問題?民政總署代表回覆指,現時正培訓前線服務人員。而民署亦會推動政府綜合服務模式,日後將在台山、筷子基和下環等地區開設分站,惠及更多市民。
旅遊局組織旅遊業界攜手參加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合力推廣澳門中西文化、美食、旅遊產品、設施及服務等,積極宣傳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定位及內涵。 「進博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包括展會和論壇兩個部分。澳門多個政府部門亦分別組織業界參與企業展,希望藉著「進博會」面向國際的平台,展示澳門作為「一個中心、一個平台」的發展定位和優勢,並發揮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的功能。旅遊局設置了展位,局長文綺華亦參加了「貿易與開放平行論壇」。 旅遊局在「服務貿易展區-旅遊服務」設置了180平方米的「感受澳門無限式」展位,組織本澳旅遊業界參加「進博會」,共八間機構包括酒店、航空公司及船務公司代表參展,攜手向參會者介紹澳門的中西交融文化、美食、旅遊產品、設施、節慶盛事及服務等。局長文綺華與副局長程衛東曾到旅遊局及業界的展位參觀,並與到訪嘉賓、澳門旅遊業界及參會者等作交流。 旅遊局相信透過「進博會」的規模及層次能有效宣傳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發展目標,提升澳門旅遊在國際的知名度;同時更可促進澳門旅遊業界與外地,尤其是「一帶一路」的企業交流合作。
新口岸金龍酒店附近昨天(6 日)晚上發生懷疑搶劫案,一名內地女子報稱被四名內地男子訛稱代為兌換人民幣及匯返內地,搶走 300萬港元,警方接報調查,透過「天眼」系統追蹤,鎖定四名嫌疑人,並在本澳多個地區展開聯合截查行動,截查來往車輛,但至昨晚深夜仍未有結果。司警以「詐騙」及「信任之濫用」進行調查。
澳門特殊需要學生協進會於昨(6)日,組織家長代表到政府總部遞信,指現時政府所提供殘疾津貼嚴重不足,公立醫院治療輪候時間長,私立醫院治療費用不菲,坦言無法負擔,陷入兩難困局,期望政府增加殘疾津貼及推出照顧者津貼。 根據資料顯示,澳門重度患者每年的殘疾津貼由2013年的12,000元升至2016最高的16,000元,六年間調升三次,惟2016年起至今未有調升,然而,每年單一類別的私人治療費用可由26,000至31,200元不等。有自閉症兒童的家長表示,單靠政府提供的微薄津貼根本無法負擔昂貴的醫療開支,再者,公立醫院輪候時間短則半年,長則三年,而殘疾兒童最佳治療時間為零至六歲,如發現時已經兩、三歲,再排兩、三年會錯過黃金治療期。 家長續稱,現時全球已有不少國家地區設立照顧者津貼,如台灣、英國等地區,無奈澳門仍未推行實施,她指出,大部分的基層家庭由於不能負擔高昂的家傭費用,令不少家長被迫放棄原來職業照顧家庭,一方面經濟失去自主,家庭收入更直接削減一半,對普通基層家庭而言,生活擔子沉重。因此一方面期望政府增聘澳門治療師以及特教師資,另一方面及早推出照顧者津貼,以提供基本經濟援助,補助日常生活開支。
今年是同善堂成立126周年,依照年度傳統舉辦「2018-2019年度沿門勸捐」活動,定於明天(8日)上午11時於同善堂出發,向新馬路一帶商號勸捐,藉此向各界籌募來年經費,宣揚守望相助的慈善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屆時勸捐的工作人員會穿著印有「TST 」並貼上「沿門勸捐」貼紙的深藍色恤衫、黑色長褲及掛上同善堂工作證。 同善堂值理會昨日舉行記者招待會,報告同善堂「2017-2018年度慈善工作」概況,期間舉行捐贈儀式,由同善堂值理會主席崔世昌接受副主席胡順謙向同善堂捐出100萬元面額的支票。 崔世昌表示,近年同善堂積極拓展醫療服務,先後於本年3月和4月開辦「同善堂氹仔平民新村中醫分診所」,「同善堂氹仔華寶中醫分診所」及「同善堂氹仔藥局」,並將位於台山的「同善堂中醫分診所」增設下午服務,為更多有需要市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位於惠愛街的「同善堂(新橋)長者活動中心」爭取年底前動工,冀服務更多有需要長者。 財務狀況方面,值理會表示,同善堂2017年經常性總收入為1.49億元,包括來自各界人士捐助和政府部門資助;年度性總支出為1.41億澳門元,主要用於助貧、贈醫施藥、緊急援助、免費教育、托兒及長者服務,以及行政經費等。此外,同善堂嘗產租項收益與節餘撥入儲備,以及「同善堂綜合服務大樓籌建準備基金」等,以作殘舊樓宇維修、重建、新樓宇興建等專款專用。 另外,今年同善堂中學已簽署參與「藍天工程」意向書,未來擬於路環興建新校舍,圖則已獲批,工程暫預計一至兩年完成。
「太陽城集團第65 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於下周四(15 日)至周日(18 日)一連四日舉行。大賽車組委會聯同交通局及治安警昨日下午舉行記者會,公布賽事期間的交通封路改道安排。
澳門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凸顯,失智症將為社會帶來愈來愈多挑戰。澳門日前舉行「健康澳門、幸福家園——共建失智症友善社區」論壇,呼籲社會共同關注和推動失智症防治。衛生局按長者人數和患病率估算,澳門目前約有4,000 名失智症患者,特區政府早已洞悉問題嚴重性,失智症防治工作列為澳門特區第一個《五年發展規劃》工作重點,是全球第27個實施失智症政策地區。 隨著醫學日益進步,人的壽命愈來愈長,伴隨而來是失智症增加。失智症是一組腦細胞退化疾病的統稱,是老年期產生的一種器質性腦症候群,主要為老年期發生智慧逐漸衰退而引起社交及職業活動障礙,原因不明,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其特徵為中樞腦組織發生退化現象而形成腦萎縮,此外,一些社會、心理、環境因素,如退休、失業、老伴及兒女離去等,也可促使老年失智症的發生。 澳門長者(65歲及以上)人口已經超過10%。根據澳門失智症協會介紹,澳門長者中有約5%會出現初期失智症症狀。針對失智症防治工作,衛生局和社工局共同成立失智症診療中心,為失智症患者提供診斷、治療、教育、訓練及社會服務支援,以期「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及早支援」。特區政府自2016年起致力建構「失智症服務網絡」,帶領各界推動「失智症友善社區」,結合政府與民間社團的力量,致力做好失智症醫療和社會服務工作,為患者提供不同支援服務,先後與86個團體和機構代表簽署約章,透過宣傳教育,讓大眾認識、理解和接納失智症患者,合力推動失智症友善社區。 照顧失智症患者,政府政策固然重要,患者家人、親友及社區參與更加重要,照顧失智症者家屬是最重要一環,除時時鼓勵與陪伴外,更要從中去摸索哪些療法是真正適合患者,面對失智症老人,作為子女,應當義無反顧承擔起照顧責任。對於失智老人,除去必要藥物外,家庭層面的治療至關重要,尤其需要家人付出更多關愛,不僅要在物質上,更要在精神上讓他們感受到關愛。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高錕教授的夫人,對高錕教授患上失智症後的照顧,在美國被譽為典範之一,經常帶他到廚房一起洗菜聊談,每日帶他到長者中心與他人交誼,經常陪他散步聊談,減低患者病情。 目前對失智症患者的藥物治療比較受限,醫生認為最重要還是護理,但現在很多家庭因種種原因,子女和老人分開居住,兒女工作又比較忙,但無論如何都得抽空陪伴老人,跟他們聊談,還可能多陪老人做一些簡單遊戲,這都是很好療法。
「太陽城集團第65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將在下周四起一連四日(11月15日至18日)舉行。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為讓市民和遊客對大賽車活動有更深了解,今年繼續舉辦「2018 賽車同歡樂滿城」活動,包括於關閘廣場工人體育館展覽廳舉行「2018 賽車同歡樂滿城」圖片展,屆時展出澳門世遺旅遊景點、特色節慶活動及大賽車等圖片,以作推廣及宣傳澳門旅遊相關知識文化。 「2018 賽車同歡樂滿城」由本周六(10日)至18 日一連九日舉行,開幕儀式本周六舉行。本月17 至18 日早上9 時至下午5 時則於關閘廣場工人體育館舉辦「2018 賽車同歡樂滿城」開放日,場內將設有攤位遊戲區、圖片展區和拍照區等,讓一家大小都能夠感受賽車的歡樂與熱鬧氣氛。上述活動均免費讓市民參與,歡迎市民到場參加。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理事長梁偉雄在昨日記者會表示,希望透過一系列活動,讓大眾在感受賽事刺激氣氛的同時,能夠認識大賽車的體育文化和歷史,藉此向旅客推廣和宣傳澳門獨特文化的風貌。
澳門湛江同鄉總會舉行成立19周年會慶暨第五屆理監事就職典禮。會長房勝棠致辭稱,19年來該會一直秉承愛國愛澳愛鄉的創會宗旨,致力加強澳湛兩地經貿合作,搭建並發揮橋樑及平台作用,未來將繼續積極開展會務,為澳湛發展作更大貢獻。 就職典禮上周六(3日)晚假漁人碼頭宴會廳舉行,澳門中聯辦協調部副部長盛剛,行政會發言人梁慶庭,湛江市政協主席許順、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長鍾力等到賀,澳門、香港、內地的領導及各界賢達、鄉親出席,歡聚一堂。儀式上,該會第五屆理監事就職。 房勝棠表示,回顧過去,湛江同鄉總會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積極支持、配合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發展會務,團結鄉親,為家鄉及澳門發展做出貢獻。理事長麥國斌致謝辭及祝酒辭,感謝社會各界一直以來的支持、鼓勵和幫助。(湛江同鄉總會圖片)
塑膠棄置問題已令全球各國急謀對策,歐盟更計劃於2021年起全面禁止使用即棄塑膠製品,反觀本澳在減塑方面仍舊停滯不前。在昨午的離島社區服務諮詢委員會,有委員在議程前發言時表示,本澳各大博企每天棄置的塑膠製品,可能會帶來環境污染和其他的社會影響,期望當局加強關注。 委員又建議政府考慮採用現金回贈或積分換取日用品的方式,鼓勵回收膠樽,市民可將膠樽等退回零售商或引入智能自動回收機進行回收,更可在學校、商場及大型屋苑設立智能膠樽自動回收機,吸引市民多回收塑膠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