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教辦主辦的「第16屆澳門高等院校學生辯論比賽」決賽及頒獎禮,昨(4)日下午在科學館舉行。賽事分為廣州話組和普通話組,進入決賽的隊伍激辯多項社會議題,有參與者認為,澳門辯論水平較為優秀,期望政府多舉辦類似活動,吸取經驗。賽事由10月中旬起拉開序幕,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學院、澳門城市大學、澳門保安部隊高等學校晉身決賽。 比賽辯題之一「商業化是否有助於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持反方的澳門大學認為,商業化是一種交易元素,應全方位考慮如何賺取更多金錢及服務大眾,而非真正保護及傳承世界文化遺產;持正方的澳門城市大學則認為,世界文化遺產只留在原地進行保育並沒有甚麼作用或效益,發展成商業化會對遺產造成損害,但遺憾只有這一方法,可讓大眾直接研究、了解背後歷史元素。比賽還以「塑膠購物袋徵費利大於弊」、「澳門政府應向社會公布性犯罪者資料」等辯題進行辯論,各方論點有理,爭持激烈。 經過一輪激辯後,各獎項塵埃落定。廣東話組由澳大、理工、保安高校分別奪冠、亞、季軍,由澳大辯手鄧家麟及保安高校辯手盧振康奪最佳辯論員殊榮;澳大、城大、科大分別奪得普通話組冠、亞、季軍,並由科大辯手楊葉盛及澳大辯手季家齊奪得最佳辯論員。 是次比賽由澳門演辯文化協會承辦,資深時事評論員何冠霖、香港浸會大學中文辯論隊張介聰、馬來西亞資深評委梁澤宗、劇作家及文化評論人鄧曉炯等出任評委;頒獎禮上,高教辦高校學生輔助組職務主管黃月冰、個資辦職務主管江啟苗及多所參賽院校負責人出席,向各得獎者頒獎。
為配合華光寶誕賀誕,由新橋坊會主辦的「2018 蓮溪廟會暨新橋青年創夢市集」由本月(2 日)至明天(6 日),每日傍晚6 時至晚上10時於蓮溪廟前地舉行,坊會於昨晚7時30 分為活動舉行剪綵儀式。 坊會理事長梁竟成表示,活動吸取過往經驗,今年除保留原有美食檔、傳統手工藝及書畫藝術之外,注入更多創意元素,包括本澳原創音樂表演、文創工作者擺攤、藝文工作坊、社區皮影劇場及遊戲攤位等;活動既為青年提供創意平台,亦活化本澳舊城區,同時讓居民和遊客深入體驗各種不同文化藝術,傳承文化節慶活動。 坊會副理事長李志遠表示,自2016年「創夢市集」結合華光寶誕舉辦至今,入場人次和參與攤檔均上升,團聚街坊感情,成為新橋區近年最具代表性活動;今年共有28個攤檔、15個表演團體參與,數目比去年增加四至五個。他稱,活動已成為新橋區街坊最期待的盛事之一,並且坊會近年亦有和旅遊局商討,通過當局協助宣傳活動,希望引導遊客沿大三巴牌坊一路走到新橋區參與活動,促進社區旅遊發展。 新橋坊會舉辦蓮溪廟會活動,今年已踏入第十年;「青年創夢市集」自2014年舉辦,近年坊會決定結合兩個活動一同舉行,在新舊元素交織之下成效理想。
澳門半島北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關閘地下巴士總站,自13年前建成後經歷六次改善工程,過去五次耗資1,500萬元,惟整體效果均不盡人意,去年更遭強颱風「天鴿」一鋪打沉。 當局去年痛定思痛,進行第六次「手術」,關閉逾一年間對北區交通造成沉重負擔,政府原擬最快明年第三、四季才能重開,而坊間本亦「打定輸數」,詎料在昨日立法會一項由議員蘇嘉豪就「公共利益事項」提出的辯論動議中,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卻帶來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喜。羅司稱,預計今年尾聖誕節至農曆新年,可以重開關閘地下巴士總站,希望可以給大眾一個「聖誕禮物」!
強烈熱帶風暴「玉兔」昨日(10月31日)晚8時集結在本澳東南方約560公里海面,移動速度減慢,逐漸轉向北移動,大致趨向南海東北部。受「玉兔」及東北季風共同影響,氣象局預料本澳今明兩日風力增強,最高風力達到六級,即平均風速介於每小時41至51公里間,氣象局呼籲市民提防強風。 氣象局昨日上午10 時懸掛一號風球,並表示一號風球將維持一段時間,今日凌晨至上午改掛三號風球機會中等至偏高。 根據香港天文台預測,由於東北季風將持續影響華南地區,「玉兔」將逐漸減慢變弱,向北偏移,橫過南海東北部,轉向台灣,並有可能再次增強為颱風,但預料之後可能再度減弱,在南海上消散。 民防行動中心呼籲市民及旅客注意天氣變化,做好防範,鞏固棚架、花盆等易被風吹去的物品,並隨時留意潮汐及熱帶氣旋的最新動向
關閘永定街一間洗車店昨日(10月30日)發生罕見意外,店內一名工人移車時,疑似錯腳將油門當煞掣,令駕駛的黑色七人車猛撞店內多輛汽車,導致六名員工受傷,其中兩人更被捲入車底身受重傷,另有途人旁觀者驚嚇過度,共七人被送院救治,目前仍有三人傷重留院。警方調查發現,涉事員工均為菲律賓籍男外僱,其中肇事的員工涉及無牌駕駛,案件警方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內港比厘喇馬忌士街一間海鮮食店前日(10月30日)清晨發生氣體爆炸,事件中造成四名男女店主及店員受傷,其中三人現時仍然重傷留院,當中的外僱男廚師仍在深切治療部救治。司警經初步調查後發現,由事發現場環境所判斷,食店內因洩漏石油氣積聚到一定濃度後,廚房內的一部雪櫃「摩打」運行時產生出火花,最終引致爆炸事件。 司警昨日表示,涉事食店爆炸事故中的四名傷者,當中包括男店主及其妻子,以及妻子的兄長及一名男廚師,後兩者為外僱。現時女傷者已出院,另外三名男傷者現時仍然留院,其中男廚師現時仍在深切治療部。 司警引述已出院的男店主妻子提供資料顯示,事發當日凌晨3時,店主夫婦回到食店,與兩名外僱店員在食店內。直至清晨約6時45分,準備關門離開時,店內突然發生爆炸,四人同告受傷倒地,各人負傷離開食店,在店外等待救援,隨後由救護車分送兩間醫院搶救。而消防局提供的資料顯示,發生爆炸食店申請營運的文件上,「聲明場所及廚房內所有設備及爐具全部均使用電力」。民政總署其後亦證實該店未經申請更改使用燃氣爐具,表示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政府準備向立法會提交修改《經屋法》法案,收緊申請資格,經屋申請人代表年齡由現行年滿18歲提高至年滿25歲,加強轉售限制,只可售予合符申請經屋資格澳門居民,以及將經屋分配制度由現行的「分組排序」改為「評分排序」等。惟新法案不適用於法案生效前已揀樓、未做契或已做契的經屋單位,上述情況的獲接納申請人、單位的預約買受人仍須依循現行法律。
澳門石油氣安全隱患問題一直存在,今年7月,黑沙環百利新邨一間地鋪食肆發生石油氣爆炸,造成一死六傷,事件敲響社會對燃料安全的警鐘,民署及消防部門事發後亦表示會加強巡查本澳的食肆設備。然而,事隔三個月,本澳日前再有食肆發生石油氣爆炸事件,造成四人受傷。這不禁令人思考,是業界欠缺自覺維修保養石油氣的意識,還是澳門針對食店存放燃氣的法律不夠嚴格呢? 據資料顯示,自2011 年7月國際中心食肆發生爆炸事件後,民署與消防局訂定聯合巡查機制,針對全澳食肆展開消防安全巡查,並嚴格執行只可存放四罐石油氣的規定。曾有工程師指出,石油氣是非常安全的氣體燃料,只要僱用專業人士進行安裝及做定期檢查,基本上發生意外機率很少。而日前內港食肆懷疑因氣體洩漏引致的爆炸事件,當局發現店鋪內石油氣罐數量未有超標,即意味問題出於不當使用燃氣。 自百利新邨事件後,消防局已建議食肆加裝石油氣探測器,以防石油氣罐一旦漏氣,探測器可以檢測得出,避免爆炸發生。但有關措施寸步未進,原因是目前消防條例所限,若要強制食肆安裝石油氣探測器,當局必須修法。 每次發生意外,當局都表示會「加強巡查」,又會提醒業界注意場所內相關設施使用安全,然而意外卻一再發生,修改落後的法例變得刻不容緩。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內港事故中,雖然店鋪內石油氣罐數量未有超標,但店舖申請牌照時聲明「場所及廚房內所有設備及爐具全部均使用電力」,實際上卻是使用燃氣爐具。另一邊廂,近日「巨記麵家」被指在未獲批准下更改經營條件,涉及防火安全及衛生等問題,遭民署勒令暫汀業,事件在社會上鬧得熱哄哄。 違規使用燃料爐具或許可能是個別事件,五十一年的老麵店無奈結業亦非常可惜,無論甚麼原因也好,若有任何行為對公眾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確實不得不採取措施,如何將食肆安全監管落到實處,除了行政當局需下功夫外,業界亦需自律自覺,將意外發生機率減至最低。
針對今次《修改〈經屋法〉》草案內容,公共房屋事務委員會委員陳家良表示,他對相關放寬條例予以認同,不過對部分收緊規定感到不解,包括將經屋申請人年齡下限由18歲改為25歲,認為有關規定不利部分有需要申請經屋的年輕人。 陳家良表示,政府可能考慮到一般年輕人至大學畢業後有數年工作經驗,即可負擔經屋,而有關規定可讓市民明確自己是需要申請經屋抑或購買私樓。然而他指出部分青年可能自中學畢業後就開始工作,他們可能亦有申請經屋的需要,因此有關問題值得商榷;建議政府允許年輕的申請人可提供有一定年期的工作證明。 另外,對於政府修改規定,將經屋申請人在提交申請之前不可擁有房產的期間由五年延長至十年。陳家良擔心部分申請人可能是原先擁有物業,但因為經濟條件轉差於是售出;一旦如此,想申請經屋又要等十年,亦不知經屋申請幾時再開隊。 而對於法案將現行制度改為評分制,陳家良認為,無論制度如何改,但核心問題仍是經屋供應量不足。陳家良強調,只要一日無足夠供應量,如何分配最終都淪為「得個講字」。 傳新澳門協會副理事長甄慶悅亦提出相關觀點,強調政府不單要評分,評分後亦要設輪候制,既讓政府更科學統計經屋需求量,亦可形成推動政府加快建設公屋的壓力。
行政長官將於11月15日在立法會發表《2019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在會見專家學者及社會團體聽取他們對明年度政府施政意見及建議時,行政長官一再重申,各項惠民政策明年維持實施,反映政府一直以來對基層市民關顧有加。弱勢社群向來是特區政府優先扶助對象,殘疾人士作為社會一個弱勢群體,是一個特殊群體;澳門特區政府及社會高度重視殘疾人士權益,為殘疾人士提供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教育、醫療及就業服務等一系列康復服務政策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