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義工無私奉獻、服務社會的精神,婦聯總會於十二月三日舉行“二○二三年度義工嘉許頒獎禮”,冀藉活動表彰推動會務及婦幼事業發展的婦聯義工,讓關愛互助文化薪火相傳,促進社會更和諧共融。
十二月三日作為國際殘疾人日,又名國際復康日,群力智庫常務理事劉雪雯促請各界關注殘疾人士,她建議當局因應殘疾人士的實際需求,擴闊緊急支援服務,以便讓照顧者獲得喘息空間,適時檢視服務範圍和質素。
房屋居住問題關乎本澳千家萬戶,特區政府全力推進公共房屋建設,協助居民解決住房問題,包括新城A區首個經屋將於明年(2024年)建成,現已有13,000個公屋單位正在興建,還有超過5,400個單位正在評標中。議員李靜儀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在政府的努力下,現時特區政府有土地、有項目、有正在興建的公共房屋,包括長者公寓、社屋、經屋等,與早幾年相比,市民都要搶著申請,甚至等候多年都無法上樓,這些情況客觀來說都時有所改善。不過她建議,政府需關注一人經屋申請者對房屋戶型的需求,以及適當評估推出夾屋或經屋是按照社會變化需求量進行規劃。
交通管理與市民出行息息相關,在運輸工務領域2024年財政年度施政方針中,已列明當局會秉持《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規劃(2021-2030)》制訂之交通發展目標和策略,推行「公交優先」政策,落實軌道網、步行網和道路網的規劃建設,透過綜合交通整治,改善澳門交通環境。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古慶祥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交通問題最容易引起社會和市民的關注。因此,在有關問題上,政府需要更加小心和謹慎處理。認為交通問題牽涉太廣泛的公眾利益,做好交通工作不代表完全解決問題,澳門軌道交通才剛剛起步,成效可能需要等待較長時間才逐漸浮現聯動效應。
十個八年期的士牌照共500部普通的士早前公開競投,但有近半投標公司的標書不被接納。電台時事節目《澳門講場》邀請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及的士業界代表,探討新一批的士牌照以公司形式營運,對的士的營運和服務的影響。有的士業界團體透露,會在農曆年前向交通事務局提出申請調升的士服務費,包括在強制性假期、設立附加費用等。
政府長者公寓首階段759個住宿單位申請將於12月31日截止,社工局社會互助廳廳長蔡兆源昨(6)日表示,截至前(5)日,共收到 1,319份申請,涉及 1,800多人,形容數字理想,並預計截止前數字會持續增加,最終可能超額一倍,當局原定明(2024)年5月完成首批的審批工作,現時會爭取提早,讓長者可以盡快入住。
「2023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大會」昨(6)日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正式揭幕。大會以「服務數字化策源地 貿易數字化領航區」為主題,吸引超過120家企業參展,當中不乏服貿頭部企業,集中展示粵港澳大灣區在數字貿易、人工智能、跨境電商、數智消費等多個領域的前沿產品、技術和方案,為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注入動能。